急性肾功能衰竭在病理上有肾小管坏死和修复两个阶段,atn的最大特点是肾功能可以恢复正常,这个过程包括损伤细胞的恢复,坏死细胞腔内管型的清除,细胞再生,最终使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全部恢复,急性肾衰竭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的共同规律,一般分为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
1.1、少尿期
大多数在先驱症状12-24小时后开始出现少尿(每日尿量50-400ml)或无尿。一般持续2-4周。
可有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呃逆、头昏、头痛、烦燥不安、贫血、出血倾向、呼吸深而快、甚至昏迷、抽搐。
代谢产物的蓄积:血尿素氮、肌酐等升高。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电解质紊乱:可有高血钾、低血钠、高血镁、高血磷、低血钙等。尤其是高钾血症。严重者可导致心跳骤停。
1.2、多尿期
少尿期后尿量逐渐增加,当每日尿量超过500ml时,即进入多尿期。
此后,尿量逐日成倍增加,最高尿量每日3000-6000ml,甚至可达到10000ml以上。在多尿期初始,尿量虽增多,但肾脏清除率仍低,体内代谢产物的蓄积仍存在。约4-5天后,血尿素氮、肌酐等随尿量增多而逐渐下降,尿毒症症状也随之好转。
1.3、恢复期
尿量逐渐恢复正常,3-12个月肾功能逐渐复原,大部分患者肾功能可恢复到正常水平,只有少数患者转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2.1、血液检查
有轻、中度贫血。血肌酐和尿素氮进行性上升,如合并高分解代谢及横纹肌溶解引起者上升速度较快,可出现高钾血症(大于5.5mmol/l)。
2.2、尿液检查
外观多浑浊、尿色深。尿蛋白多为-~+,常以中、小分子蛋白为主。尿沉渣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皮细胞管型和颗粒管型,并可见少许红白细胞等,尿比重常在1.015以下。
2.3、影像学检查
以B型超声检查最为常用,急性肾衰竭时肾体积常增大、肾皮质可增厚,而慢性肾衰竭时肾体积常缩小、肾皮质变薄。
2.4、肾活检
是重要的诊断手段,对临床表现典型的ATN患者一般无需做肾活检。对于临床表现符合ATN,但少尿期超过2周或病因不明,且肾功能3-6周仍不能恢复者,临床考虑存在其他导致急性肾损伤的严重肾实质疾病,均应尽早进行肾活检,以便早期明确病因诊断。
3.1、适量饮水
急性肾衰竭透析期间,大部分患者一天中的尿量是低于正常人的,导致身体出现浮肿状态,这个时候医生会限制患者每天的饮水量。因为过量饮水,会导致浮肿、高血压升高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甚至会加重病情的恶化,所以患者必须控制每天的饮水量。
3.2、适量食用蛋白质
在进行血液透析时,身体内会丢失部分蛋白质,因此很多患者会刻意多补充蛋白质。但是过多的摄入蛋白质会加重患者的氮质血症、高脂血症的发生,严重者还会危害生命,所以对于蛋白质的食用要适量。
3.3、适量食用含钾、钠的食物
对于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很多患者会出现少尿症状,其体内的血钾、血钠水平也比正常人高出很多,如果再过量食用含钾、含钠食物,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对于含钾、含钠食物的食用要注意。
1、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由于全身有效血容旦下降。肾血流量下降导致肾脏缺血。但肾脏本身尚未发生器质性损坏,见于脱水、电解质紊乱、心功能不全、各种原因所致休克。
2、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各种原因的急性尿路梗阻使肾间质压力增高。肾脏肿胀、反射性肾血管收缩使肾缺血,滤过停止或减少。见于双侧尿路结石、肿瘤压迫、前列腺疾息、手术意外使输尿管误扎等。
3、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肾脏长时间缺血、缺氧导致急件肾小管坏死(ATN)。
某些重金属、抗生素及其他肾毒性物质直接作用于肾小管细胞或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1、调养五脏
平素起居、饮食有节,讲究卫生,避免外邪侵袭,尤其在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和地区更应加强预防措施。
2、防止中毒
有关资料表明,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由药物引起,还有部分因接触有害物质所致。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和接触对肾脏有毒害的药物或毒物。若属意外服用或接触应及时发现和及早治疗。
3、防治及时
一旦有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发病发生,应及早治疗,注意扩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恢复循环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