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吃粗糙食物,如韭菜、芹菜、硬米饭等,以免粗糙颗粒刺激创口,不利于愈合。
在生活中注意细节。注意安全,防止额面部损伤。在牙科治疗时,例如拔牙等,一定注意防止继发感染等情况,防止出现腮腺类疾病。注意饮食,宜吃清淡营养饮食,避免或少吃刺激性食物,减少溃疡、口腔炎症的发生。
下腺囊肿为舌下腺导管堵塞涎液潴留所形成的囊肿,目前认为导管远端部分堵塞后扩张和导管破裂粘液外漏人周围组织间隙是形成囊肿的主要因素。
检查:穿刺内容物检查,舌下腺囊肿可抽出粘稠液体,通过分辨囊液性状即可诊断。舌下腺囊肿口外形囊液为淡黄色或浅红色,液体粘稠可拉丝。一般初次穿刺检查者囊液多为淡黄色蛋清样,术后复发病例和有过穿刺检查史者囊液可呈浅红色,但囊液粘稠可拉丝性状不变。
诊断:
1、单纯型:占大多数。囊肿位于舌下区,呈浅紫蓝色,扪之柔软有波动感。常位于口底一侧。较大的囊肿可将舌抬起,状似“重舌”。囊肿因创伤而破裂后,流出黏稠而略带黄色或蛋清样液体,囊肿暂时消失。暑天后窗口愈合,囊肿长大如前。
2、口外型:又称潜突型。主要表现为下颌下区肿物,而口底囊肿表现不明显。触诊柔软,与皮肤无粘连,不可压缩。
3、哑铃型:为上述两型的混合,即在口内舌下区及口外下颌区均可见囊性肿物。
治疗:
1、行舌下腺及囊肿摘除术。手术前应进行相关检查,确定没有不宜手术的情况存在,以及为手术收集病人身体的相关资料。这些检查包括三大常规项目(血液、尿液、大便)、心电图、胸部X光片等等。然后,由于舌下手术的视野局限,要将囊肿清理彻底,耗费的时间较长,故对麻醉要求较高,要根据病人情况采用相应的麻醉方法。最后,术后有可能会出现舌下水肿,严重时会使呼吸受阻而危及生命。因此,术后观察舌下水肿情况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当医生判断水肿已经被控制时,才准许病人出院。住院时间因病人情况不同,大概是四五天,甚至七八天。
2、已扩展到颌下区者,应在完全摘除舌下腺后,将残留囊液抽尽,然后口外加压包扎10日左右即可治愈。
3、不愿手术者,可在抽干净囊液后,向囊腔内注入2%碘酊0.2-0.5ml,停留2-3分钟,再将碘酊抽出。目的是破坏上皮细胞,使其失去分泌功能而不再形成囊肿。但会复发。
4、对体弱年幼不宜手术或注射药物者,可用不锈钢丝穿过粘膜及囊壁作小环并固定,以达到引流及减轻症状。待全身情况好转或婴儿长至4-7岁后再行舌头下腺切除术。
好发于婴幼儿,儿童及青少年。较大舌下腺囊肿可穿人下颌舌骨肌进入颁下区,也可波及对侧口底,另外舌下腺囊肿囊肿继发感染时,可出现口底部肿胀疼痛,影响进食,是常见的舌下腺囊肿的并发症。也可并发舌下神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