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食含水杨酸盐类较多的食物。西红柿、苹果、橘子和杏子等含甲基水杨酸食物,这些食物会使有遗传因素的小儿产生多动症。因此,应不吃或不吃这些食物,包括不宜服水杨酸类的药品。
忌用食品添加剂和人工色素。我国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规定:“专供婴儿的主辅食品除按规定可加入强化剂外,不得加入人工甜味剂、色素、香精、谷氨酸钠及不适宜的食品添加剂”。国外学者认为酒石黄等人工色素、香精、胡椒油等调味剂和多动症发病有关。所以多动症小儿不宜吃有色素的食物,如可乐、橘子水、果子露、蜜饯、奶油蛋糕上的红绿裱花,以及加调味剂的各种食品。
忌食含铅量高的食物,避免使用含铅食具,铅的摄入对儿童多动症有相当影响,小儿应避免使用含铅食具,不吃受铅污染的食物,如贝类、大虾、向日葵、蒿苣、甘蓝、皮蛋,以及在冶炼厂周围种植的蔬菜和炒米花。也不要饮用酒精类饮料,因酒精生产过程中最易受铅污染,酒精进入体内还会促进消化道对铅的吸收。
忌食含酷氨酸的食品,乳类、乳制品、豆腐皮、大豆、松鱼干富含酷氨酸,而多动症患儿大便中P-甲酚的含量要高于正常儿童,P-甲酚是人肠道微生物对酷氨酸进行代谢的产物,故应避免大量食用。
儿童多动症的日常保健:注意治疗期的饮食,不吃油腻、生冷、含铅量高的食物,服药期间不吃辛辣、海鲜、方便面、膨化食品,应以清淡佳肴为宜,适当补充营养。
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不可过度劳累,要保持足够的睡眠。
给予患儿更多的鼓励,培养孩子建立自信,缓解压力,这是儿童多动症的日常保健。
在家庭环境里,应避免直接用敏感语言明示患儿症状,这也是儿童多动症的日常保健。
不可让孩子参加剧烈运动,如军训、长跑、竞技性体育活动及重体力活动。
应与学校老师沟通,避免给予患儿敏感性语言批评教育,要很好的配合治疗期患儿的教育工作,这也是儿童多动症的日常保健。
儿童多动症(简称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这类患儿的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广度缩小、注意时间短暂,不分场合的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等,并常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该症于学前起病,呈慢性过程。该症不仅影响儿童的学校、家庭和校外生活,而且容易导致儿童持久的学习困难、行为问题和自尊心低,此类患儿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部分患儿成年后仍有症状,明显影响患者学业、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后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
国内外调查发现该症患病率3%~10%,男女比为4~9:1,早产儿童患此病较多。
儿童多动症的危害:
自控力低。由于患多动症的未成年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常受到某种因素诱发和刺激犯罪,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其反复、多次作案现象突出。法官在审案时发现,部分未成年人反复而持续地出现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社会道德准则进而引发犯罪,甚至有的未成年人在取保候审期间仍实施犯罪。
会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多动症患者如不及时治疗,到成人后由于自控能力差,冲动,好逸恶劳,贪图享受,往往犯罪率较高,并屡教不改成为惯犯,影响社会安定及人民人身和财产安全。
多动症的孩子组织、计划和准备能力不佳。容易对枯燥的材料或任务感到厌烦,常拖延工作;做事冲动,不能自始至终执行指令、完成任务;时间观念差。做事有头无尾,这样的人参加工作后领导也不敢委以重任。
容易心理扭曲。使孩子对家长产生对抗、仇恨情绪,影响家庭和睦。需要家长朋友们注意的是,多动症孩子还具有有反社会行为。10%~20%的患者可能出现物质依赖或滥用(如有酒瘾、药瘾、吸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