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之物,薤、姜、花椒、胡椒、羊肉、狗肉等;
发风之物,如虾、蟹、香蕈、鹅、鸡蛋、椿芽等;
发湿热之物,如饴糖、糯米、猪肉等;
发冷积之物,如西瓜、梨、柿等各种生冷之品;
发动血之物,如海椒、慈菇、胡椒等;
发滞气之物,如羊肉、莲子、芡实等。
观察有无内出血,常规测量血压、脉搏和血红蛋白的变化。观察膈下脾窝引流管的情况,如有内出血倾向,应及时输血补液,如确系持续性大出血,则应考虑再次手术止血。
脾切除术对腹腔内脏器(特别是胃)的刺激较大,所以应置胃肠减压管,防止术后发生胃扩张。术后2~3日再恢复进食。
很多施行脾切除术的病人,肝功能较差,术后应充分补充维生素、葡萄糖等,如疑有肝昏迷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注意肾功及尿量的变化,警惕肝肾综合征的发生。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以防治全身和膈下感染。
脾脏是一个血供丰富而质脆的实质性器官,被与其包膜相连的诸韧带固定在左上腹的后方,有下胸壁、腹壁和膈肌的保护。外伤暴力很容易使其破裂引起内出血。脾是腹部内脏中最容易受损伤的器官,发生率几乎占各种腹部损伤的20%~40%,已有病理改变(门脉高压症、血吸虫病、疟疾、淋巴瘤等)的脾脏更容易损伤破裂。脾破裂分为外伤性破裂和自发性破裂。脾损伤分级:Ⅰ级 脾被膜下破裂或被膜及实质轻度损伤,术中见脾裂伤长度≤5.0,深度≤1.0厘米;Ⅱ级 脾裂伤长度>5.0,深度>1.0厘米,但脾门未累及,或脾段血管受累;Ⅲ级 脾破裂伤及脾门部或脾部分离断,或脾叶血管受累;Ⅳ级 脾广泛破裂,或脾蒂、脾动静脉主干受累。
儿童是脾脏破裂伤的高发人群,平时要注意保护。
出血量大而速度快的很快就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伤情危急;出血量少而慢者症状轻微,除左上腹轻度疼痛外,无其他明显体征,不易诊断。随时间的推移,出血量越来越多,出现休克前期表现,继而发生休克。血液对腹膜的刺激出现腹痛,始于左上腹,慢慢涉及全腹,仍以左上腹明显,同时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