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多吃优质蛋白由于肝脏纤维化导致肝脏正常组织面积减少,原本生产蛋白的能力下降,从而需要从饮食里补充足够的优质蛋白,如牛奶、鸡蛋等。
不吃粗糙食物由于有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所以要注意避免坚硬粗糙的食物,比如油炸食品、粗粮、长纤维蔬菜、带刺的鱼肉、骨头等。
多吃含锌、镁丰富的食物,肝硬化的病人普遍血锌水平较低,尿锌排出量增加,肝细胞内含锌量也降低,当饮酒时,血锌量会继续降低,应严禁饮酒,适当食用瘦猪肉、牛肉、蛋类、鱼类等含锌量较多的食物。为了防止镁离子的缺乏,如多食用绿叶蔬菜、豌豆、乳制品和谷类等食物。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应该适当休息,给以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低脂饮食,每日脂肪40-50g为宜。补充脂溶性维生素A、D、E、K。
用药。遵医嘱按时服药,中药与西药口服时间隔30min左右。
饮食。注意规律饮食,以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低纤维索、无刺激性、少渣的食物为原则。
运动。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参加活动,如散步、下棋、打太极拳等。注意安全,避免磕碰。
精神调摄由于胆汁性肝硬化易于迁延、反复甚至恶化,故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易有思想顾虑,情绪低落,应适当开导,使患者从疾病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起居有常本病在缓解期可从事一般的体力劳动,胆汁性肝硬化的预防亦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急性发作期宜适当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胆汁性肝硬化是因胆道阻塞,胆汁淤积而引起的肝硬化,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后者由肝外胆管长期梗阻引起。一般认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病情缓解与恶化交替出现,常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等。体液免疫显着异常,抗线粒抗体阳性率达90%~100%,80%患者其滴度大于1:80。
胆汁性肝硬化的高发人群
1、不良生活习惯者
患者长期大量的吸烟酗酒引发肝硬化几率就更大,因为尼古丁和酒精很容易导致肝细胞受到毒害,受损伤的肝细胞会逐步发生脂肪变性、坏死、纤维化,肝小叶变形弥漫性增生并最终发展到肝硬化。跟我国和国际的研究数据来看,酗酒对于肝癌发生的相关程度仅次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2、长期服药及接触毒物者
如果长期接触四氯化碳、砷等工业剧毒物,或则长期服药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等,很容易引起药物性或中毒性肝炎,导致肝硬化。
3、慢性肝病患者
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发病因素,这类急性病毒性肝炎转化为慢性肝炎后,如果不及时处理,就很容易发展为肝硬化。任何类型的肝病患者如果久治不愈,反复发作,也容易最后发展成为肝硬化。
胆汁性肝硬化的危害
1、上消化道大出血:其中门脉高压引起的胃底,食道静脉曲张破裂为多见,其他如出血性糜烂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等,也是出血原因之一。
2、肝性脑病(肝昏迷):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3、感染:肝硬化患者易发生气管炎、肺炎、肠道感染、自发性腹膜炎,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等。
4、肝肾综合征:肝硬化合并顽固性腹水,持续时间长,或合并感染,原有肝病加重等因素,出现少尿、无尿、氮质血症、低血钠、低尿钠,初始肾脏往往无器质性病变,故而称为功能性肾功能衰竭。此并发症预后极差。
5、胆汁性肝硬化的危害,原发性肝癌:肝硬化和肝癌关系令人瞩目,推测其机理可能是:乙肝病毒引起肝细胞损害,而继发的增生或不典型增生,以及乙肝病毒,肝细胞的整合,肝硬病人免疫功能改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