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胆道感染用什么抗生素
由于胆道感染致病菌的多为G-菌,故而一般首先考虑应用G-菌敏感的抗生素,如3~5d后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的病人,应考虑合并有革兰染色阳性(G+)菌感染,此时可改用或加用对G+菌较敏感的抗生素。需要指出,如果临床经验性抗生素使用治疗效果较好,可在严密观察下继续原方案进行处理,经验表明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抗菌药物种类,其中,第一代头孢菌素对G+球菌作用强,而易被G-杆菌所产生的β-内酰胺酶破坏。
2、胆道感染的症状体征
女性多见,男女发病北随着年龄变化,50岁以前男女之比为1:3,50岁后为1:1。5。多数病人发作前曾有胆囊疾病的表现。急性发作的典型发病过程表现为突发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常在饱餐、进油腻食物后,或在夜间发作。疼痛常放射至右肩部、肩胛部和背部。伴恶心、呕吐、厌食等消化道症状。
3、胆道感染的病理病因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主要致病原因。胆囊管梗阻:结石可突然阻塞或嵌顿于胆囊管或胆囊颈,嵌顿的结石也直接损伤受压部位的粘膜引起炎症,以致胆汁排出受阻,胆汁滞留,胆汁浓缩。高浓度的胆汁酸盐具有细胞毒性,引起损害,加重粘膜的炎症,消肿,甚至坏死。细菌感染:多为继发性感染,致病菌可通过胆道逆行侵入胆囊,或经血循环或淋巴途径进入胆囊。胆汁或胆囊壁细菌培养阳性者占50%~70%。
1、据了解,通过内镜置入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已成为目前临床治疗胆管恶性肝癌梗阻的主要手段。然而,临床也发现很多体内放置了胆道支架的患者容易发生胆道感染,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课题组研究发现,肠胆反流是造成胆管炎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就是在胆道恶性梗阻处置入支架后,肠道内的食物及细菌会反向进入胆道,造成逆行性感染,而此前国际上尚无具有抗反流功能的胆道支架。
2、经过近5年的临床研究,该课题组成功研制出一种远端带有抗反流瓣膜的新型支架,这一瓣膜具有单向阀门的作用,即只容许胆汁流入肠腔,阻止肠道内容物进入胆道系统。他们选取112名胆道肿瘤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比抗反流支架与普通支架的疗效指标发现,支架置入后1年内胆管炎的发生率由38.2%下降至19.2%,且发病频度明显下降;支架的中位通畅期由10个月延长到13个月。
1、术后切口的护理。胆道闭锁患儿术前多有肝功能不全、肝硬化、甚至因腹水致腹胀。术后切口愈合较其他患儿差,常有腹水经手术切口外渗,需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切口干燥,预防伤口感染与裂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的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精神状况、黄疸变化、腹胀消长。术后观察黄疸的变化也是病情观察的重要内容,当手术后肝内胆管开放后,胆汁引流出胆道外进入肠道,表明胆汁进入正常的肝肠循环,这时患儿表现为黄疸减轻。
2、基础护理。要保持口腔清洁,喂奶后需喂少量温开水清除残留奶液,有鹅口疮者喂奶后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皮肤清洁宜用温水,忌用皂类产品,以免破坏皮肤保护层;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胆道闭锁患儿术后可合并多种并发症,早期最常见的是胆管炎和二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