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胆汁是肝产生的吗
胆汁约75%由肝细胞生成,25%由胆管细胞生成。
胆汁是由肝细胞分泌,排出肝细胞的代谢产物。胆汁中的成分可分为两类:一是水,无机盐等可以自由通过肝细胞膜。它们在胆汁中的浓度与血浆相接近;另一类是大分子物质,如胆红素、胆酸、胆固醇、蛋白质、卵磷脂、脂肪酸等本来不是水溶性的物质,需要在肝细胞内经过一个结合过程,成为水溶性后才能通过肝细胞的胞膜排入毛细胆管。胆汁的日分泌量多达1000ml,临床上经T型管引流,每天引流出的胆汁300ml~700ml左右。无论何病因引起胆道梗阻,超出这一压力胆汁分泌量会随压力的升高而逐渐减少。当压力达到300mmH2O时胆汁分泌就停止。胆管完全梗阻48小时,肝脏便停止向胆管内分泌胆汁,但是肝细胞分泌胆汁的功能仍然存在。胆红素通过肝细胞后又回到血液循环中,患者就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等现象。
2、正常胆汁是什么样的
正常成年人的肝胆汁呈黄褐色,透明澄清,呈碱性,内含固体物质较少,而胆囊胆汁所含的固体成分较多,为中性或弱酸性,其颜色因浓缩而变深。肝胆汁成分除含大量水分外,其有机成分主要有胆盐、胆固醇、胆色素、磷脂、蛋白质及粘液等,占胆汁中固体物质总量的60%以上,其中无机成分主要为钠、钾、钙、氯、碳酸氢盐和少量重金属离子,如铜、铝、锌及锰等,胆囊胆汁的成分与肝胆汁成分相同,但浓度增高。
3、胆汁分泌不足的表现
胆汁分泌不足会导致消化功能降低,影响饮食,特别时肉类食品更不能消化,见到油腻的食品会产生恶心厌食,不能闻到油烟味。胆汁分泌不足时还会出现腹部胀气、便秘、贫血、骨骼疏松人体抗氧化性能大减等症状表现。
1、消化脂肪
其实胆汁就是一种消化液,它具有乳化脂肪的作用,但在其中并不含有消化酶等成分。除此之外胆汁对脂肪还具有很好的吸收作用,而且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物质还可以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从而让脂肪乳化成许多微滴,在这种情况下脂肪的消化才会更加的顺利。胆汁中的胆盐还可与脂肪酸甘油—酯等结合,从而形成水溶性复合物、这种物质可以促进脂肪消化产物的吸收,并且还可以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这些作用对于人体胃肠道健康以及肝胆健康都非常有利。
2、保护肝脏
通常情况下在非消化期间,胆汁都会储存在胆囊中,等到有需要或者是而在消化期间,这个时候胆囊中的胆汁就会直接由肝脏以及由胆囊大量排至十二指肠内。接着再逐渐的消化我们所进食的各种食物,经过分解后让我们的肠胃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进行不同的吸收以及利用,然后食物的残渣就直接进入大肠并且经过人体排出。
胆汁储存在胆囊中还具有保护肝胆的作用,但是专家提醒,千万不要让胆汁在胆囊中储存时间太长。否则的话不仅会导致胆汁浓度过高从而侵蚀胆囊,同时还有可能会诱发胆囊炎。
3、促进吸收
很多人在平时生活中经常会有人出现有消化不良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肠胃对食物的各种营养也将吸收不好,长期如此势必会出现营养不良以及贫血等症状。专家指出这些都是因为胆汁分泌不足所致,只需要注意保护肝胆才可以促进胆汁的足量分泌,从而促进消化以及吸收。这是由于只有当胆盐达到一定浓度时,才可以聚合而形成微胶粒。
胆酸是一种初级胆汁酸,胆汁酸是胆汁的重要组成成分。
胆汁是一种消化液,有乳化脂肪的作用,但不含消化酶。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作用。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可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许多微滴,利于脂肪的消化;胆盐还可与脂肪酸甘油—酯等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脂肪消化产物的吸收。并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在非消化期间胆汁存于胆囊中。在消化期间,胆汁则直接由肝脏以及由胆囊大量排至十二指肠内。
胆汁酸是胆汁的重要成分,在脂肪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胆汁酸主要存在于肠肝循环系统并通过再循环起一定的保护作用。只有一少部分胆汁酸进入外围循环。促进胆汁酸肠肝循环的动力是肝细胞的转运系统---吸收胆汁酸并将其分泌入胆汁、缩胆囊素诱导的胆囊收缩、小肠的推进蠕动,回肠黏膜的主动运输及血液向门静脉的流入。
胆酸学名:3α,7α,12α-三羟胆烷酸。一种初级胆汁酸。在人体胆汁中含量最丰富的胆汁酸。在胆汁中以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成甘胆酸或牛磺胆酸的形态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