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慢性胆囊炎会引起胰腺炎吗
胰腺是我们的第二大消化系统。胰腺炎的发病机理说多最多的就是胰腺的自身消化作用。在消化道中,胰腺管和胆总管是汇合到一起的,最后共同开口在十二指肠大乳头,当胆囊或者胆管发生疾病时,如胆结石引起了共用管道的梗阻,会使得胰液引流不畅。胰液是一种消化液,引流不畅会倒流引起自身的消化,这就是胰腺炎。其中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是最危险的、致命的急症,要高度警惕。
也就是说,临床上部分胰腺炎是胆源性的,即长期胆囊炎会引起胰腺炎。
2、慢性胆囊炎的病因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与急性胆囊炎一样,胆囊结石可引起急性胆囊炎反复小发作,即慢性胆囊炎与急性胆囊炎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
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在尸检或手术时发现,占所有胆囊病变的2%~10%。
伴有结石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又称瓷瓶样胆囊,结石引起的炎症刺激,导致胆囊壁钙化而形成,钙化可局限于黏膜,肌层或两者皆有,多见于65岁以上的女性病人。
黄色肉芽肿样胆囊炎少见,系由胆汁脂质进入胆囊腔的结缔组织致炎性反应而成。
3、慢性胆囊炎怎么检查
收集十二指肠引流液进行胆汁检查,可发现胆汁内有脓细胞,胆固醇结晶,胆红素钙沉淀,寄生虫卵等,胆汁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B超检查
最有诊断价值,可显示胆囊大小,囊壁厚度,囊内结石和胆囊收缩情况。
腹部X线平片
可显示阳性结石,胆囊钙化及胆囊膨胀的征象;胆囊造影可显示结石,胆囊大小,形状,胆囊收缩和浓缩等征象。
口服及静脉胆管造影
除可显示结石、胆囊大小、胆囊钙化、胆囊膨胀的征象外,还可观察胆总管形态及胆总管内结石、蛔虫、肿瘤等征象,对本病有诊断价值。
1、有规律的进食一日三餐
因为未进食时胆囊中充满了胆汁,胆囊粘膜吸收水分使胆汁变浓,此时胆固醇/卵磷脂大泡容易形成,胆汁的粘稠度亦增加,终于形成胆泥。
如果进食,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反应性地分泌胆囊收缩激素,使胆囊收缩,这时大量粘稠的和含有胆泥的胆汁被排出到达肠道内,因此可以防止结石的形成。
2、适度营养并适当限制饮食中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
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和胆汁中含有较多量的胆固醇有关。吃得过多,特别是食物中有较多的脂肪和胆固醇,就会使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增高,会促使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3、保证摄入足够量的蛋白质
蛋白质是维持我们身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据研究,蛋白质摄入量的长期不足,与胆色素结石的形成有关。因此,保证饮食中有足够的蛋白质,就会有助于预防胆色素结石的发生。
慢性胆囊炎的食疗方1:疏肝利胆汤柴胡、白芍各15g,枳实、黄芩、大黄、元胡、川楝子、郁金、半夏各12g,甘草6g。每日1剂。服药期间禁食辛辣油腻之品,切勿饮酒。
慢性胆囊炎的食疗方2:蒿芩茵陈清胆汤自拟青蒿、茵陈、地骨皮各15g,黄芩、栀子、竹茹、枳壳、元胡、郁金或姜黄各9g,黄连、大黄后下各3~9g。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法:呕吐者,加重郁金15~31g,大黄15g后下,加半夏、茯苓各9g;腹胀者,加陈皮、豆蔻各3~9g;黄疸或便秘者,加重大黄、茵陈用量,加元明粉31g冲服;虫积者,加槟榔15g,乌梅、川楝子各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