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又名压迫性溃疡)是由于营养血供与机体组织发生血流障碍的末期结果。皮肤褥疮在康复治疗、护理中是一个普通性的问题。
褥疮是长期卧床、长期坐轮椅的老年人常出现的问题。
家属除要经常帮老人们活动活动身体,也可以自行采取一些小方法。比如,可以用红糖治疗长褥疮处。
具体做法是:先将患处用温水洗净,再用手轻轻揉搓,使患处血液流通。然后把一汤匙红糖置于患处,再滴上几滴水,稍呈黏稠状,但不宜太稀。摊平之后,用两层白布盖好,四边用风湿膏条固位,以防红糖溢出。布的大小应视患处大小而定。两天换一次,可辅助治疗褥疮。
患者都应保持高蛋白饮食,以促进伤口愈合,异常伤口愈合的表现为伤口分离。脊髓损伤患者的伤口往往延迟愈合,而正常充血反应性伤口不发生延迟愈合,伤口感染的常见体征有疼痛、伤口发热,但截瘫病人无知觉,肌痉挛或寒颤增加者常见于脓毒血症。
必须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进行全身综合治疗及局部受压组织的保护治疗。采取定时翻身、补充营养、防止机体分解大于合成,使用保护用具等方法进行综合处理才能收到比较理想的康复疗效。
治法:益气通络,养血润肤。
方药:黄芪15g,党参15g,白芍10g,鸡血藤15g,当归10g,川芎5g,红花10g,丹参15g,伸筋草15g,银花15g,连翘15g,陈皮10g。若肉腐溃脓,可加白芷、桔梗,拔毒排脓;若肉腐不脱,可加炒山甲、炒皂刺。
单方成药:可服八珍丸、人参养荣丸。
临床表现95%以上的褥疮发生于下半身的骨隆突上。67%的溃疡发生于髋及臀部周围,29%发生于下肢。比较典型的褥疮发生部位为骶骨、股骨大转子、坐骨粗隆、足跟及外踝。这些解剖部位是患者经常不变换体位时产生褥疮最危险的部位。
褥疮的临床表现可视为皮肤一系列的活动。颜色深度变化范围由红转白,无组织损失,深度破坏延伸到肌肉、关节囊及骨骼。
皮肤的早期改变,白红斑的特征是红斑变化强烈,从粉红色变为亮红色。
色斑体现出血管状态变化的严重性,色越重,皮肤的变化更剧烈,可由黑红色变化为青紫色。
色斑部位组织中的进一步恶化反应是压缩性皮炎。表皮破裂,以及表皮下出现水疱。可出现大水疱、结痂、鳞屑。经过适当治疗。2~4周可能愈合,无持久性的病理改变。如缺乏认识以及处理压迫性皮炎不及时,而导致真正的褥疮形成。
1、避免局部长期受压:鼓励和帮助卧床病人经常翻身,一般每2~3小时一次,最长不超过4小时必要时1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骨隆突处可垫气圈、棉圈、棉垫等。气圈充气2/3满,并加布套。使用夹板或其他矫形器械者,应注意松紧度。
2、避免局部刺激:床铺应保持平整无皱折,清洁干燥无渣屑。对大小便失禁的病人应注意保持皮肤和床褥干燥。避免皮肤擦伤。
3、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经常用温水擦澡、擦背或用热水行局部按摩,可促进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对容易发生褥疮的病人,要经常检查受压部位,定期用50%酒精或红花酒(红花15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紫草9克,浸泡在80%酒精500ml,经4~5天后即可使用)按摩全背或受压处。按磨时手掌紧贴皮肤,压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做环形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