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随着胆囊息肉的疾病发病率逐渐增加,收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其实还有很多人甚至是患者都没意识到胆囊息肉对我们构成的威胁有多严重,由于胆囊息肉本就无任何症状,85%以上的患者都是在例行体检中发现,也是常见的胆囊息肉的危害。在检查上,3-4mm以下的息肉在CT和核磁共振中难以发现或常常漏诊。由此说明胆囊息肉的隐蔽攻击性强。……
随着胆囊息肉的疾病发病率逐渐增加,收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其实还有很多人甚至是患者都没意识到胆囊息肉对我们构成的威胁有多严重,由于胆囊息肉本就无任何症状,85%以上的患者都是在例行体检中发现,也是常见的胆囊息肉的危害。在检查上,3-4mm以下的息肉在CT和核磁共振中难以发现或常常漏诊。由此说明胆囊息肉的隐蔽攻击性强。
胆囊息肉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是跟饮食习惯不良是分不开的,如:高胆固醇饮食、长期酗酒、过多进食刺激性饮食、饮食规律紊乱如:早餐不吃好或不吃早餐、晚餐过盛、过多等不良饮食习惯、农药过多、食品添加剂泛滥、电离辐射充斥空间等都和胆囊息肉的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因此,发病率逐渐增高成为胆囊息肉的第一大特点。
胆囊息肉40%的患者均无明显症状,仅仅有右上腹不适,大多数患者容易误以为消化不良,或者慢性胃疼而忽略了检查,常在B超体检时才发现。极少数患者有发热黄疸,主要体征为右上腹区压痛,较明显,对人体影响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异常,肝功能异常。虽然如此,但胆囊息肉仍有其危害性。
1、有8.15%胆囊息肉患者癌变。
2、胆囊息肉可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胆囊单发性息肉多为乳头状腺瘤、单纯腺瘤和胆囊腺肌增生引起的腺肌增生病,这三种息肉癌变的机率均较高(5%左右)。而多发性息肉多数是由胆囊壁上皮细胞的基底膜内有胆固醇沉积的胆固醇沉着症,它是胆囊的良性病变,很少发生癌性改变。所以单发性息肉的癌变可能性较大,对病人的危险性也大。
3、胆囊息肉还可分为真性和假性两类,真性的包括腺瘤(良性肿瘤)和早期的腺癌(比例很小),假性的包括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和腺肌增生症。胆固醇息肉是胆囊黏膜面的胆固醇结晶沉积;炎性息肉是胆囊黏膜增生,呈多发性,直径常小于0.2厘米,多同时合并胆囊结石和胆囊炎;胆囊腺肌增生是胆囊的增生性改变。
4、固醇性息肉和炎症性息肉如果不引起临床症状,对身体和生活并无大碍。
5、胆囊息肉病人平时有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急性发作时,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甚至发热等。还可能出现很多严重的并发症:胆囊壁霈死、穿孔;继发胆总管结石;急性胰腺炎等。
6、胆囊癌的发生与胆囊息肉有密切关系,胆囊息肉患者一旦处理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胆囊癌变,危及生命。
7、盲目切除胆囊,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和生活:
对于一些息肉癌变、以及病情严重的患者必须进行胆囊切除手术,而很多胆囊存在功能的患者,并不需要如此。有些患者盲目听从医生建议,行胆囊切除手术。术后人体缺少了胆囊,消化系统遭到损伤,人体生理活动不能正常进行,给身体带来更大的伤害!
8、危机患者生命安危部分胆囊息肉病人,同时合并内科疾患,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若急性发作,可使原有全并症加重,病死率增加。
胆囊息肉病变之说源于患者不及时治疗,容易导致以下几种类型的胆囊息肉病变。
1)炎症性息肉:胆囊息肉的并发症为炎症刺激所致的一种肉芽肿,直径约5mm,单发或多发的广基性结节。其组成成分有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慢性炎症细胞,胆囊息肉周围的胆囊壁有明显炎症。
2)胆固醇息肉:胆固醇沉着是胆囊息肉的病因之一,胆固醇沉着于胆囊黏膜固有膜的巨噬细胞内,逐步向黏膜表面突起,促使黏膜上皮增生、罗-阿窦增多及肌层增厚而形成胆囊息肉,这是胆囊息肉的并发症引发的疾病中最明显的。
3)腺瘤样增生: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为黄色质软的疣状物,直径约5mm,单发或多发。其组成成分为丰富的结缔组织中含平滑肌束及杯状细胞,胆囊息肉的表面有上皮增生并伴有肠化生。
4)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较高,往往与胆囊炎、胆石症并存
另外,对于胆囊息肉会消失吗?这个问题,专家可以很肯定的回答,不会自动消失的,目前,由于患者不及时治疗,癌变率高成为胆囊息肉对我们的致命杀手锏。据资料显示从80-90年代,因形成的胆囊息肉的性质不同,胆囊息肉的癌变率逐渐增高。而在癌变中或癌变后,许多胆囊息肉患者没有不适的感觉,不知不觉发展,不知不觉癌变,这也是胆囊息肉的危害中最可怕的特点。而且据国内资料报告显示20%~82.6%的胆囊癌合并有胆息肉,国外报告则高达54.3%~100%。而胆囊息肉有5%~1%几率引起胆囊癌变,胆囊癌的发生与息肉的大小关系密切,息肉越大、慢性胆囊炎病程越长,胆囊癌变的几率就越大。息肉直径小于10mm者癌发生的几率为1.0%;息肉直径20~22mm者的几率为2.4%;息肉直径在30mm以上者的几率可高达10%。所以以后大家不要抱着它会自己消失的侥幸心理,患了疾病就应该去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