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的健体作用不言面喻,其武术动作的踢腿、马步、弓步、手臂动作的冲拳、推掌等动作,可使幼儿的肌肉和力量得到增强,肌健、柔韧、肌肉的弹性得到提高,从而增强幼儿的体力和柔韧性。练习武术,可给大脑许多良好的刺激,武术的练习中,不单是骨骼肌肉的发达,更是空间感知,经验,类型、识别等右脑功能的综合发挥,因此非常有利发展幼儿的空间转换,形体感知等右脑功能,提高了其形象思维和创造力。
不少妈妈让孩子学习武术是为了提高孩子的自我防护的能力,增强体质,少得病。其实,孩子学习武术还有更多好处:能够促进孩子身体全面发育,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提高速度、协调、灵敏、力量、柔韧等素质,发展时空知觉和节奏知觉以及肌肉控制能力、想象力、注意力、形象和运动记忆力、模仿能力,培养尊师爱友、团结互助、勤学苦练、自律守规、自信自尊、勇敢坚毅等民族传统武德。
武术需要通过变换方向的动作来明确方位,可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此外孩子们还要主动想办法克服练习过程中的各种困难,这可锻炼意志、培养勇敢精神,让孩子们学着正确地看待人、事、物。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一些儿童胆小,情绪消极、易哭。甚至不会与同龄小朋友沟通,通过练习武术,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自信心明显增强了,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许多,这对于一个儿童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父母和老师可以积极配合从认知、竞技、模仿、交往和创新等多个方面激发、培养孩子的兴趣,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老师选择动作时,要根据孩子能力的发展适当调节难度,孩子太难、太容易都难以引起其兴趣。同时还需要考虑所编选的动作要“扮相”漂亮并充满情趣,这样能满足孩子审美和模仿的需要,受到他们的欢迎。
父母可以本着 “跳一跳够得着”、“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原则轻松地与孩子做一些游戏。锻炼孩子的柔韧性是武术的重要益处,父母在家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锻炼孩子的柔韧性的小游戏,例如比赛“用手摸地”、“用胸部够膝盖(注意塌腰挺胸)”等。
武术基本动作有很多讲究,背后都有藏着有趣的自然、文化、历史的小故事。老师在讲解武术中手的动作时,除了让孩子了解动作方法(包括用力方式、顺序、力度和难点等)和要点外,还可以用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给孩子简单介绍一下所学的每个具体动作的缘起和相关历史典故。而父母可根据课程进度,为孩子物色一些相关图书,讲一讲武术不同流派的代表性人物惩恶扬善的故事,这些做法都能很好地激发和满足孩子的认知兴趣。
一定要控制耐力型、力量型的练习,可以进行柔韧练习,以及短时间的速度型练习,果断拒绝长时间、枯燥地练习动作和类似百米跑等大运动量、高强度的练习方式。
力量型的练习,最典型的是举重,倒是当时很有力量,可惜骨关节会提前钙化,你的孩子就别想长高了。
4岁以后,孩子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等能力发展较快,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行为控制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这为学习武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时就可以开始学习武术。但孩子的学习和运动能力毕竟还不高,仅适宜学习一些简单的武术动作和动作组合。运动量也不能过大。在家里练习时,内容安排要紧凑,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