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格上的差距造成南北流派在武术风格上的差异
日出于泰山之巅,空旷间,大开大合,蹿纵跳跃,舒展大方,这是北派武术的特点;月悬于小桥之上,竹林间,短桥寸劲,阔幅沉马,迅疾紧凑,此乃南派武术的特点。这里要先明确一点,即此篇所谈的武术主要指拳脚功夫。 中国古代武术风格的差异可以用地域来区分,但造成这差异的关键在于体格上的差距,正是由于身体条件上的差距才造成了南北流派在武术风格上的差异。
2、北方地域文化对武术的影响
北方文化核心的黄河中下游,气温寒冷而干燥。人在室外练武,难以抵抗凛冽的寒风,因此必须不停地、快速地甚至是激烈地跑跳,以激烈强劲的动作,增加人体的热量。
从查拳、华拳、通背拳、形意拳、八卦掌等这些北方拳种的分析来看,北方拳种普遍存在朴实简练、形健劲遒、动静分明、发力顺达等与北方文化和民俗习性相吻合的特点。
3、南方地域文化对武术的影响
南方的年平均降雨量超过黄河流域一倍,在这一带生活的民族,无生活之忧,使他们能够安于现状,而瞬息万变的天气又容易引发他们的遐想。在这样的环境中形成的南方文化难免会有轻灵活泼、富于幻想的特点。就民风而言,南方一般敏慧、轻飘、工巧。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以南拳、南刀、南棍等拳打卧牛之地为代表的南方拳派。技术特点更是别具风格:步法稳固、手法灵活多变、刚劲有力,常以发声吐气助长发力。这正是在南方文化的熏陶下所形成的拳种风格的自然流露。
中华武术五大流派:崆峒、武当、少林、峨眉、昆仑。下面介绍少林派和武当派。
少林派:发源于河南嵩山少林寺。少林武术内容极为丰富,其中少林拳的精华被称为“少林五拳”,系指龙拳、虎拳、豹拳、蛇拳和鹤拳,分为小洪拳、大洪拳、罗汉拳、梅花桩炮捶等几十种少林拳法,还有刀、枪、剑、铲、棒等器械的技击法,并创造出少林易筋功、小武功、阴阳功、混元一气功等气功。
武当派:因发源于湖北均县境内的武当山而得名。武当武术起源于元末明初,盛行于明末清初。武当拳的风格特点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短见长,以慢击快,以意运空,以气运身。武当派拳术有无极拳、鹞子长拳、猿猴伏地拳、六岁散手和五当太乙五行拳等。
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那时,人类即已开始用棍棒等原始工具作武器同野兽进行斗争,一是为了自卫﹐一是为了猎取生活资料,后来人们为了互相争夺财富,进而制造了更具有杀伤力的武器。如《山海经大荒北经》就有“蚩尤作兵伐黄帝”的记载。这样,人类通过战斗,不仅制造了兵器,而且逐渐积累了具有一定的攻防格斗意义的技能。
在殷商时期,青铜业发展,以车战为主,出现了一些铜制武器,如矛﹑戈﹑戟﹑斧﹑钺﹑刀﹑剑等。同时,也出现了这类武器的用法,如劈﹑扎﹑刺﹑砍等技术。为了提高战斗力,这时已有了比赛的形式。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出现,步骑兵兴起,为了在步骑战中发挥作用,长柄武器变短﹐短柄武器(特别是剑身)变长,这样,武器的内容就更加丰富了,武术的技击性进一步突出,同时武术的健身作用也受到重视。这时比试武艺的形式已广泛出现,更加推动了武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