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一种徐缓运动,速度缓慢,动作柔和,从而使人体的微循环得以扩张。微循环的特点是剧烈运动会使血液运行走捷径,得不到充分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太极拳缓柔的特点则使血液能够流向各处,从而得到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改善身体内部的循环。俗话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使一些不通之处畅通,这样慢性病症状就得到缓解或消除。同时太极拳运动能强身健体,能预防一些疾病,因此,太极拳运动有治病的效果。
2.1、锻炼中枢神经
一是强调对大脑神经的锻炼。练太极拳要求全身放松,首先是心的放松,静心敛神于内,是强身治病的重要一环。
2.2、疏通全身经络
人体有十二经、奇经八脉,共20条。是直行的叫经,还有无数条横行的叫络,总称为经络。经络是内通五脏六腑,外连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肤毛发的通道和传感器。并借以运行气血、营养周身。
2.3、激活人体免疫功能
太极拳运动能明显提高脾脏,胸腺、淋巴结等免疫器官的工作效率,使淋巴细胞产生更多的免疫球蛋白,壮大人体自身免疫“防卫部队”。一旦有致病原侵入,就能及时将其消灭,以保持人体健康。
2.4、疏通心脑血管
太极拳锻炼通过不同拳势的运动,有效地推动骨骼肌、胸腔、腹腔作周期性的收缩和舒张,促进静脉血液的回流,达到及时补充营养,排除废物,维持身体健康。
2.5、提高肠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打拳时通过腹式呼吸,推动隔肌的升降运动,通过胸腹的折迭运化,带动肠胃蠕动,通过气沉丹田,引起腹腔鼓荡;通过舌抵上颚,促进唾液分泌,提高了消化、吸收和排泄功能。一个人的消化吸收,排泄功能好了,身体也健康了。
2.6、延缓骨骼和筋肌系统的衰老
打太极拳时要求对全身每个骨节都有明显的动作要领,要求伸筋拔骨,节节松开,内气穿行于骨间和筋膜肌健之中,催动筋骨合乎生理的规律的运动。可防骨质疏松,预防中风、风湿、预防畸形驼背,保持挺拔的体形和轻盈稳健的肢体动作。
太极拳最适合的人群是有兴趣的人群,只要想学都不嫌晚,但是相对而言,越早学太极拳好处越多,五十岁学太极拳是晚了点。六十、七十岁才学太极拳对想活动的人群而言是可以接受的。三十岁、四十岁能学太极拳是一种很好的运动。十岁、二十岁能学太极拳最好。景老师教过的学员超过1500人次,有趣的是无论中外男女老少,都有太极拳的爱好者。
由于现代人不是很注重健康养生,对于有深度的太极运动、太极哲学或是太极艺术文化与太极武术,很难抽出时间来投入研究,专注的学习太极拳,所以一般人把最适合打太极拳的人群年龄定为退休之后的老年族群,这是我说的错把“国宝当汉堡”。
1、太极拳和其它武术锻炼一样,讲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但是要因人而异不能强求一律,特别是中老年朋友和病患弱者,每次修练时间不要超过二十分钟。练习时要根据个人体质,循序渐进。开始练时可先分段练,渐渐打完整套拳路,当身体不适时,应酌情暂停。
2、避免在空调密闭的环境中练功,不宜在煤烟弥漫、空气污浊的庭院里进行健身锻炼,练太极拳应选择公园、广场、树林、花园等环境安静而幽美、空气清新而旷达的场所。应选择向阳、避风的地方进行锻炼(有雾时不宜在室外进行锻炼)。
3、饱食及醉酒之后,也不可立即练习。口渴时不要图痛快大量饮水,最好是温开水适当补充食盐。
4、避免正中午气温高阳光下去练功,上午应在太阳出来后,吃过早餐后在阴凉通风处树荫下适当去练,下午三四点钟以后或是在傍晚。
1、忌串门走户
太极拳是内家拳,重点要内外双修,如参杂外家拳的招式修炼就很难登堂入室。
2、忌杂拳同练
练太极拳与其他杂家拳同练,容易造成体内气血散乱,很难练通周天。
3、忌过急速成
功不是单靠学能得到的,而是练出来的,只有练至火喉,才能水到渠成,没有直通车,欲速而不达也。
4、忌过火求功
练太极拳关键是搭好桥,调好息,只有文火攻之才有津液满池,丹药而养。口腔不松,牙关紧闭,搭桥过紧,就会口干味苦,损精耗气。
5、忌松散无力
松是太极拳之门,是太极拳练者入门的第一关,松是使关、节、椎松开,使肌、腱、肤扩张,让气血直达梢端。绝不是松散、松乱、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