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溪是什么意思呢?所谓的溯溪,是指由溪流的下游往上游穿越的运动,其中涉及到穿越岩堆、涉水泳渡、攀登瀑布、爬行高绕等较为危险的项目,也是野外极限运动之一。
自然界中遍布着纵横交错的河流小溪,或一 泻千里,奔腾咆哮;或温柔恬静,波澜不惊。有的粗犷如贝多芬的“命运”,有的细腻似古老的“高山流水”。凡此种种,带给人们的感受也各不相同。在感受它们不同魅力之余,你是否想过它们来自何方,起源于何处……
于是一些酷爱冒险、乐于探索未知的人们兴起了这项探险健身活动。所谓溯溪,是由峡谷溪流的下游向上游,克服地形上的各处障碍,溯水之源而登山之巅的一项探险活动。
溯溪运动(river tracing)原是欧洲阿尔卑斯的一种登山方式,现演变为相对独立的户外运动。上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日本,各种团体组织众多,因脚踏草鞋而多名曰“××草鞋会”,台湾自70年代开始溯溪活动,后曾一度冷落,90年代以来,在梁明本、庄再传、黄德雄等人的大力倡导和推广之下,近年来又呈方兴未艾之势。
溯溪是一项可以结合登山、攀岩、露营、游泳、绳索、野外求生、定位运动、赏鸟等综合性技术的户外活动。在溯溪过程中,溯行者须借助一定的装备,具备一定的技术,去克服诸如急流险滩、深潭飞瀑等许多艰难险阻,充满了挑战怍。也正是由于地形复杂,不同地方须以下同的装备和方式行进,因而使得这项活动富于变化而魅力无穷。
溯溪活动需要同伴之间的密切配合,利用一种团队精神,去完成艰难的攀登,对于溯行者是一种考验,同时又得到一种信任和满足,一种克服困难后的自信与成就感。一处壮美的瀑布在溯溪人的眼里便是悬崖,在潮湿而又长满青苔的瀑布里攀岩是一种新的挑战。
奔腾的激流和艰难的攀岩在此相依相伴,非常刺激而又充满活力;在落差小,水流缓慢的地方,可让溯溪人心灵的思绪任意飘荡……
当然,在刺激的生命冒险来临时,溯溪者永远处在状态中,永远保有对一切的主动……所有的困难都是未知和难以预料的,但是所有的困难和未知都是启发你思考和向上的动 力,这就是溯溪的时尚魅力。
户外极限活动和休闲旅游的溯溪者,往往由兴趣相投的朋友组成小队,伴行溯溪,尽兴而止,这是目前国内颇为盛行的方式。如果你是个初学者,那不妨跟随溯溪团队或专家同行,可省去自行摸索的过程。
夏日,于深山密林、峡谷清溪之中寻幽访胜,乘渡探瀑,这便是魅力无穷的溯溪运动,所谓溯溪,是由峡谷溪流的下游向上游,克报地形上的各处障碍,穷水之源而登山之巅的一项探险活动。
溯溪技术除了基本的登山技能,溯溪还要求掌握攀登瀑布等技术。因此单从技术而言,溯溪比登山更为复杂,要求更高。
溯溪的技术大致可分为:溯溪图的判读、登山技术、具有溯溪特点的技术,即岩石堆穿越、横移、涉水泳渡、瀑布攀登和爬行高绕等。
判读图纸
溯溪图是根据峡谷溪流的地形特点而绘制的简单明了的溯行路线特征图件,是溯行前必须准备的物品之一。有经验的溯溪者要以根据该图件清楚地了解溯行地区遇到的各种地形特征,从而有目的的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判读溯溪图是洋溪的基本技能,而能够学会绘制溯溪图则更使溯溪组织之间多一份交流的宝贵资料。
溯溪图一般以1:50,000地形图足以显示主要的地形特点,如岩石堆、瀑布、深潭等。标绘得过粗过细都不适宜,过粗无法体现整体路线上的特点,而过细则显得杂乱,没有特点。
一般来说,地形图不足1cm的地形省略。图上所描绘的主要地形有:岩石堆、峭壁、瀑布、深潭等特征地形,地物标志溪流的汇流和分流点等。
登山技术
攀登技术的基本要领为三点式攀登,即在攀登时四肢中的三点固定,使身体保持平衡,另一点向上移动。
穿越岩堆
峡谷溪流中多滚石岩块。且湿滑难行,行走时应看准、踏稳,避免因踏上无根岩块跌跤或被急流冲倒。
横移
在岩壁瀑布下深潭阻路,可尝试由两侧岩壁的岩根横移前进。
溯溪岩石多湿滑支点不易掌握,横移时须特别谨慎,有时支点隐藏于水下,此时以脚探测摸索移动,若特别困难,干脆涉水或泳渡更简单。
溯溪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湿水,一般峡谷中多阴凉潮湿,湿水以后衣物鞋子不易干,容易疲劳,脚久在水中易起水泡,所以非不得已不要湿水是溯溪的基本要诀。
涉水泳渡
涉水或泳渡时,必须清楚地判断水流的缓急、深度,有无暗流,必要时借助于绳索保护技术。在溯溪过程中经常使用绳索横渡过河,涉及一系列的绳网、绳桥技术,这里不作详细介绍。
攀登瀑布
这是溯溪过程中最刺激,也是难度最大的技术。攀登前必须事先观察好路线,熟记支点,要充分考虑好进退两难时的解决办法。瀑布主体水流湍急,但苔藓少,有时反而容易攀登。
瀑布攀登虽然刺激,但难度大,经验和技术要求高,不具备娴熟技术经验或初学者不要轻易作这种尝试。
爬行高绕
在遇到瀑布绝壁,其他方法不能实现时,可以考虑爬行高绕的方式前进。即从侧面较缓的山坡绕过去,高绕时小心在丛林中迷路,同时避免偏离原路线过远,并确认好原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