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是指肿瘤细胞分泌或脱落到体液及组织中的物质,或是机体对肿瘤反应而产生并进入到体液及组织中的物质。这些物质有的不存在于正常人体内,有的在肿瘤病人体内含量超过正常人体内含量。通过测定其存在或含量就可以辅助诊断肿瘤、指导临床治疗、监测复发转移及判断预后。肿瘤标志物非常之多,敏感性和特异性各不相同。临床上需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等其他手段综合考虑其价值。
2.1、CEA存在于胚胎胃肠粘膜上皮细胞与一些恶性肿瘤细胞表面,是一种糖蛋白。可用于分析疗效,判断复发和转移。
2.2、CA199是一种高分子量糖蛋白。可作为恶性肿瘤预后判断和疗效评估的指标。
2.3、CA50与CA199相似,可用于监测进展期的胃肠癌和胰腺癌,但特异性较CAl99差。
2.4、CA724是高分子量的类粘蛋白分子。可用于诊断及监测胃癌。
2.5、CAl95是一种糖蛋白或粘蛋白。在胃肠癌和胰腺癌患者的血清中CAl95水平升高,因此可以作为胃癌的血清肿瘤标志。
2.6、CA242为一种粘蛋白。CA242辅助诊断胃癌的敏感性与CEA和CAl99相近。
2.7、CYFRA2H是一种细胞角蛋白,是正常细胞及恶性上皮细胞的支架蛋白。CYFRA2H可以作为胃癌进展或复发的血清标志物。
3.1、心窝部隐痛,这种痛不严重,可忍受,与进食没有关系,安静休息时容易表现出来。
3.2、下腹部饱胀感,这种感觉在进食时更加明显,少量进食即有饱胀感,则不想再多进食,且常伴有胀气和恶心。由于位置多在剑突下或偏右的地方,因此,有时会被误诊为胆囊疾病。
3.3、厌食感,以厌食肉类尤其是肥肉为甚,由于进食少并厌食,病人可在短期内很快消瘦下去。
3.4、有的病人早期也有黑便的情况,这是因为病变破坏了小血管所致。以上轻微症状往往会被误认为是慢性胃炎,难以引起病人和医生的重视。
1、地域环境及饮食生活因素
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长期食用薰烤、盐腌食品的人群中胃远端癌发病率高。
2、幽门螺杆菌(Hp)感染
我国胃癌高发区成人Hp感染率在百分之六十以上。幽门螺杆菌能促使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及亚硝胺而致癌;Hp感染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加上环境致病因素加速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导致畸变致癌;幽门螺杆菌的毒性产物CagA、VacA可能具有促癌作用,胃癌患者中抗CagA抗体检出率较一般人群明显为高。
3、癌前病变
胃疾病包括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后的残胃,这些病变都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过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增生,有可能转变为癌。
4、遗传和基因
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胃癌患者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其胃癌发病率较对照组高4倍。
1、癌肿扩散转移引起的危害,如腹水、肝大、黄疸及肺、脑、心、前列腺、卵巢、骨髓等的转移而引起相应危害。
2、胃癌的机械性作用引起的危害,如由于胃充盈不良而引起的饱胀感、沉重感,以及无味、厌食、疼痛、恶心、呕吐等。胃癌位于贲门附近可侵犯食管,引起打呃、咽下困难,位于幽门附近可引起幽门梗阻。
3、胃癌溃烂而引起上腹部疼痛、消化道出血、穿孔等。胃癌疼痛常为咬啮性,与进食无明确关系或进食后加重。有的象消化性溃疡的疼痛,进食或抗酸剂可缓解,这种情况可维持较长时间,以后疼痛逐渐加重而持续。
4、因癌肿增殖而发生的能量消耗与代谢障碍,导致抵抗力低下、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消瘦、贫血、水肿、发热、便秘、皮肤干燥和毛发脱落等,一般只能通过服用体恒健硒维康片来得到有效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