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胃癌的化学致癌因素有氯乙烯
氯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洗印照片、产品包装、药品装管、家用器具以及其他许多塑料制品的生产中,需要大量用氯乙烯。不过,有致癌性的只是氯乙烯单体,塑料本身并没致癌作用。氯乙烯工厂的工人与一般人相比,患肝癌的危险性高200倍。此后进一步发现,氯乙烯还能增加中枢宰经系统、呼吸系统和淋巴造血系统的癌症发病率。动物实验也证实,吸入氯乙烯后可发生肝脏、脑、肾、肺和淋巴系统的肿瘤。
2、胃癌的化学致癌因素有苯
苯作为有机溶剂和化工原料,在工业中正在广泛应用。氯苯、硝基苯、香料、药物、农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聚苯乙烯)、合成染料等的生产均以苯作为原料。因此,接触苯的工人非常普遍。长期接触苯的人可引起慢性苯中毒,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严重的造成全血细胞减少,可发展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并且,苯还可导致白血病(血癌)。接触苯所致白血病的发病时间长短不一,最短6个月,最长20年,平均2~3年。也可在停止或减少苯接触后数月至数年发生。
3、胃癌的化学致癌因素有双氯甲醚
双氯甲醚是很强的致癌物,大白鼠吸入10次即可以发生肿瘤的部位常见于肺与鼻。人长期接触双氯甲醚也易患肺癌。
4、胃癌的化学致癌因素有多环芳烃
在化学致癌物中研究最早的是多环芳烃,它是由含碳物质经加热烈解而产生的。有机物在不完全燃烧时可以产生很多含烃的自由基,在高温下经过复杂后聚合过程,便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多环芳烃。多环芳烃主要有苯并芘,苯并蒽、二苯并蒽、二苯并芘、二苯并菲、甲基胆蒽、二甲基苯并吖啶。主要来源于烟炱、煤焦油、沥青、矿物油。接触这些物质的职业工人中,癌症发病率增高,主要是肺癌、皮肤癌、喉癌和胃癌。
5、胃癌的化学致癌因素有化学污染
癌症外因是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可能致癌因素,包括化学致癌因素、物理性致癌因素、生物性致癌因素及各种慢性刺激等。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攀升,与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时代密切相关。环顾我们的四周,家居装饰、食品包装盒、自来水、空气、蔬菜、水果、各种肉类、沐浴洗发产品等等,都添加了几十种人工化学合成物。
1、胃癌的早期症状
早期胃癌70%以上没有任何症状,即便有症状者也通常不典型,上腹部轻度不适是最常见的初发症状,与消化不良或胃炎相似,非常容易忽视。胃癌常见症状依次为:上腹疼痛或不适(74.7%)、消瘦(73.7%)、食欲不振(57.5%)、呕吐(57.2%)、黑便(32.2%)、腹部肿块(23.7%)、咽下困难(19.9%)、呕血(15.4%),其他还有腹胀、乏力、贫血、水肿、发热等。
2、胃癌晚期症状
病情发展到中晚期则多有明显上腹持续疼痛、消化道出血、穿孔以及癌肿扩散转移而引起的相应症状。患者常有明显消瘦、贫血、乏力、食欲不振、精神萎糜、发热、感染性休克等恶液质症状;常见体征有腹部包块或左锁骨上的转移淋巴结;癌细胞转移致肢体水肿、心包积液、胸腹水、黄疸、肝肿大。难以逆转的恶性营养不良最终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
3、胃癌的症状
早期胃癌多无明显症状。及至一定程度可出现上腹胀痛、钝痛、隐痛,恶心,食欲不振,嗳气和消瘦等。可以无任何体征或仅有上腹部压痛。进展期胃癌表现为上述症状逐渐加重,部分可出现间断性黑便,但也有以大量呕血而就诊者。中晚期胃癌多数上腹压痛明显。部分患者腹部可触及肿块,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和腹水提示已有远处转移。终末期表现为严重恶病质。
1、地域环境及饮食生活因素
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长期食用薰烤、盐腌食品的人群中胃远端癌发病率高,与食品中亚硝酸盐、真菌毒素、多环芳烃化合物等致癌物或前致癌物含量高有关;吸烟者的胃癌发病危险较不吸烟者高百分之五十。
2、幽门螺杆菌(Hp)感染
我国胃癌高发区成人Hp感染率在百分之六十以上。幽门螺杆菌能促使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及亚硝胺而致癌;Hp感染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加上环境致病因素加速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导致畸变致癌;幽门螺杆菌的毒性产物CagA、VacA可能具有促癌作用,胃癌患者中抗CagA抗体检出率较一般人群明显为高。
3、遗传和基因
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胃癌患者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其胃癌发病率较对照组高4倍。胃癌的癌变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发展过程,涉及癌基因、抑癌基因、凋亡相关基因与转移相关基因等的改变,而基因改变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