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休息,取平卧位,或将双下肢抬高30度。如有剧烈恶心、呕吐时,应进流质饮食;频繁呕吐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可暂禁食。病人烦躁不安、情绪紧张时,可给予镇静剂如安定5~10mg肌注或口服对止血有效。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血时吸入气管内发生窒息。止血药物应用如云南白药0.3~0.6g,每日3次口服。家属在进行必要的家庭救护的同时,还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出血情况,如呕血的颜色,出血量,是否混有食物,黑便量,是否混有血块;
回忆病人出血的诱因,如是否有饮酒、服用某些药物史;病人出血前是否有先兆,如腹痛、恶心等,尽可能提供详细的病史,积极协助医生争取时间作出正确的诊治。
血管加压素或者生长抑素:这两类药物可以起到减少血管上游血量,从而减少下游出血的作用。最常用的药物是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代表药物是善宁、施他宁。对于老年人来说,垂体后叶素有诱发心绞痛以及脑供血不足的不良反应,因此对于有冠心病或脑供血不足的患者需要与硝酸甘油合用。生长抑素价格较昂贵,但止血疗效好并且没有垂体后叶素的不良反应。
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胃出血时,胃酸存在会影响血液凝固止血。因此,服用抑制胃酸的药物就是促进病灶凝血。常用有组胺-H2受体拮抗药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和质子泵抑制药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倍拉唑、埃索美拉唑,可静脉推注或者静脉滴注。通常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损害、食管裂孔疝、食管炎等引起的出血药物止血效果较好。
其他药物:根据凝血功能可选择促进凝血的立止血、氨甲苯酸止血芳酸、维生素K1、凝血酶原复合物,以及具有局部促凝或者收缩血管的凝血酶粉、1∶10000冰盐水去甲肾上腺素等。
3.1、X线检查:可了解出血部位与病变性质。
3.2、胃镜检查:对出血部位与病因常可作出迅速而正确的诊断,已列为首选检查方法。
3.3、选择性动脉造影:为上述诊断未能确诊时补充检查,对血管畸形更有诊断价值。
3.4、放射性核素显象:探测标记物自血管外溢的情况,可发现活动性出血病灶。
3.5、含线胶囊试验:对十二指肠远端与近端空肠病变引起出血的定位有一定价值。
严格要求病人卧床休息、禁食水,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病人尤为重要。尤其对行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硬化术或结扎术后的病人,应严格禁食1周,卧床休息2周。
出血停止后恢复期病人的饮食,应由流质逐步过渡到半流质、软食。应避免食粗糙、过硬、食物,以防止损伤曲张的血管引起出血。
尽量不吃生硬、油炸、粗纤维饮食,禁饮酒,避免骨头、鱼刺、菜梗等较硬、带渣的、刺激性食物吞入,以防食管静脉破裂。
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应限制钠和蛋白质的摄入。
腹水病人的饮食应富于营养,易于消化吸收,少量多餐。限制水、钠摄入量,每日进水量应控制在1000毫升左右,钠盐应控制在3克以下。尿量多者可稍增加水、钠摄入。同时,还应多食含钾高的食物,如柑橘、海带、木耳、香蕉、苹果等。
1、减少诱发因素,包括戒烟、不饮烈性酒,加强自我保健,注意生活饮食规律。同时,尽可能少服用对胃粘膜有损伤的药物,如必须服用,应加服H2受体拮抗剂或碱性抗酸剂、胃粘膜保护剂、质子泵抑制剂等。
2、凡溃疡病复发次数多、溃疡愈合慢、曾出现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溃疡穿孔、幽门梗阻)的病人应坚持维持治疗。
3、对年龄大、全身有较严重的伴随疾病或需经常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的患者,应给予维持治疗。
4、对有溃疡病复发症状者,原则上应进行胃镜检查,以确定是否复发、是否仍为良性溃疡。要警惕极少数良性胃溃疡在反复破坏和再生的慢性刺激下发生恶变。
5、在认真进行维持治疗的同时或停药后不久即出现溃疡病复发者,应及时去医院复诊,了解是否又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或伴有其他疾病,以免耽误诊断和正确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