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便中有脓血、粘液。
1.2、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或腹泻,里急后重。
1.3、大便带血或出现黑色粪便。
1.4、大便形状发生改变,变稀、变扁或带槽沟。
1.5、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1.6、突发的体重减轻。
1.7、原因不明的贫血。
1.8、腹胀、腹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
1.9、肛门部或腹部有肿块。
1.10、发现有多发性息肉或乳头状腺瘤。
2.1、直肠癌
直肠炎超越五年,肠道溃疡面在炎症的长期刺激下容易异常增生,引发肠息肉,一厘米以上肠息肉癌变效果极高;另外,约5%肠炎病例可发作癌变,多见于病变累及全直肠,幼年起病和病史超越10年者。
2.2、中毒性肠扩张
这是本病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多发作在全直肠炎的病人,死亡效果可高达44%,临床表现为病情疾速恶化,中毒病症明显,伴有腹泻、腹部压痛和反跳痛,肠鸣音削弱或消逝,白细胞数增加,易并发肠穿孔。
2.3、肠穿孔
多为中毒性肠扩张的并发症,也可出现严重型,多发作于左半直肠,皮质激素的应用被以为是肠穿孔的一个风险要素。
3.1、癌胚抗原测定
癌胚抗原(CEA)测定已普遍开展,一般认为对评价治疗效果和预后有价值,连续测定血清CEA可用于观察手术或化学治疗效果。手术或化学治疗后CEA明显降低,表示治疗效果良好。如手术不彻底或化学治疗无效,血清CEA常维持在高水平。如手术后CEA下降至正常复又升高,常提示肿瘤复发。
3.2、B超检查
B超检查对发现直肠肿瘤的病例,可进一步作直肠腔内B超。这是一项近年发展起来的无创检查,其优点是可判断直肠癌的浸润深度及范围,同时对淋巴结是否有转移也有一定价值。肝脏B超尤为重要,以防直肠癌肝转移的漏诊。
3.3、气钡灌肠对比造影
气钡灌肠对比造影有助于了解和排除大肠的多发癌灶,直肠癌的影像表现为:结节状充盈缺损,多在直肠的内侧壁,圆形光滑或轻度分叶,局部肠壁僵硬,凹入。菜花状肿块,较大,表面不平,分叶明显,其底宽,肠壁僵硬。不规则的环状狭窄,管壁僵硬,黏膜中断,分界截然。
1、炎症刺激
由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可致肠粘膜渗出、水肿,反复的破坏及修复过程可致纤维组织增生,使肠壁增厚,肠腔狭窄,上皮细胞间变,形成多发性息肉和慢性肉芽肿。
2、息肉
大多数直肠癌是在息肉的基础上发生的,在正常人群中,息肉发生率为5%至10%,在45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息肉发生率为10%,直肠息肉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
3、良性肿瘤的恶变
在临床上经常见到大肠腺瘤恶变为癌,这说明直肠癌的病因与大肠腺瘤的关系极为密切。
4、饮食习惯
直肠癌的高发区多为经济较发达国家,这与地区性差别和种族遗传因素无关,主要是饮食的习惯和营养方式的差别,如饮食中肉类、脂肪、精制碳水化合手含量多而又缺乏精纤维成分。
5、遗传因素
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等同样属于直肠癌的病因。
1、每天吃5种以上的蔬果。长期吃蔬果能将患癌机会减少50%或更高。多吃菠菜、青花菜,能远离大肠癌。
2、限制肉类摄取。通常,食用脂肪含量高的人体重比较高,也不喜欢吃蔬果,患癌症机会比一般人要高。所以美国癌症学会建议人们选择低脂的食物,尤其要限制动物性脂肪。
3、节制酒精。酒精明显增加癌症发生的机会,如果你同时抽烟,则两种危险因子会相互叠加,制造更高的危险,尤其是口腔癌与鼻咽癌,妇女患乳腺癌的机会也会增多。
4、多吃豆类食物。各种豆类食物(如豆浆、豆腐)都含有大量的天然抗癌物质,而且可以预防停经妇女的更年期症状与骨质疏松症。
5、积极运动。运动可以控制体重,并可以减少各种癌症的发生几率。运动可以增加肠胃的蠕动并缩短有害物质在肠道内的时间,因此可以预防直肠癌。每周进行3次以上的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癌症就会远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