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肝活检病理学检查
目前诊断肝纤维化的最可靠指标是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是明确诊断、衡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以及判定药物疗效的重要依据。目前一般采用半定量计分系统。
1.2、生化学检测
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 Ⅲ)可反映肝纤维化程度。PC Ⅲ与肝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PC Ⅲ 不仅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上有价值,在慢性肝病的预后判断上也有意义。
1.3、影像学检查
CT和普通超声等影像学检查, 可以通过观察肝脏大小、边缘、实质密度回声、血管走行及血流频谱,为肝纤维化的诊断提供形态学参考,但其诊断肝纤维化的敏感性并不高。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诊断肝纤维化的无创性方法进行研究。
2.1、III型前胶原
指标反映的是肝内的胶原合成血清容量与钢钎维程度相同并且与血清蛋白,有明显的关系,这样的肝脏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有点密切的联系的,没有非特异性。另外,肝脏纤维化程度改变的时候III型胶原这会影响弱化的程度发展,III型胶原降低是正常的,可以使病情得以缓解说明这种疾病不仅在肝脏纤维的初期诊断有非常好的价值而且在这4项指标中占有非常大的一部分检查他是非常有必要的,非常有意义的。
2.2、IV型胶原
IV型胶原这种胶原是为了组成基底膜主要的要素它可以反映出IV型胶原胶膜原有的更新率,容量提升可以较为明确的反映出该净化的过程,肝纤维化是IV型胶原的前期标志其中一个这种是该肝纤维化前期标志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2.3、层粘连蛋白
层粘连蛋白可作为基底膜中独有的黑胶圆形结构蛋白。与肝胆净化活动程度及我们静脉压力成很大的关系。慢性的肝病和肝硬化病变,以及原发性的肝癌时已有明显的提高作用。层粘连蛋白也反映出肝纤维化的进程和严重程度,其中这种蛋白水平越高,肝硬化患者的食管静脉越显突出明显。
2.4、透明质酸酶
透明质酸酶是极致盛放的其中一个邮件的细胞组成他可以准确的灵敏地反映出人肝内已生成的纤维量及肝脏细胞损伤的情况有人说这个标准相对于肝脏组织活检更可以反映出肝脏纤维化的全貌,是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变的特殊标准。
3.1、根据四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
即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如高于正常参考值可考虑已经肝纤维化了,但血清学指标并不完全与肝脏纤维化病理改变相对应,它们数值的高低也不能完全代表纤维化程度的高低。
3.2、根据B超报告
如果见到肝包膜不(欠)光滑、粗糙、肝内网格状、血管走向不清等描述,可以认定已经肝纤维化了,而且程度可能已经较严重,此时抗肝纤维化治疗为时已不算早了。
3.3、根据病史
急性肝炎迁延不愈超过1年,就进入慢性化阶段。“有炎症才可能有肝纤维化”,因此可把发病后1年作为抗肝纤维化的起始时间点,尽管这很不精确。此时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可以很轻,也可能纤维化病理改变还不明显。如是前者,肝纤维化逆转的可能性很大;如是后者,则可以预防肝纤维化。
1、疲倦无力
此为肝纤维早期常见症状之一。
2、食欲减退有时伴有恶心、呕吐
多由慢性肝炎肝脏损害时胃肠道分泌与吸收功能紊乱所致。
3、慢性消化不良症状
进食后上腹部饱胀、便秘或腹泻、肝区隐痛等。
4、出现慢性胃炎症状
反酸、嗳气、上腹部隐痛及上腹饱胀等胃部症状。
5、出血症状
鼻衄、牙龈出血、皮肤和粘膜有紫斑或出血点,女性常有月经过多。
1、抗炎症治疗
纤维化是机体对炎症所致组织损伤的自我修复反应,长期、反复的肝脏炎症反应是肝纤维化形成的前提。炎症因子及炎症过程中细胞因子生成失常是导致ECM生成增加、降解减少的主要因素。
2、中医药抗肝纤维化治疗
我国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经20余年的不懈努力,中医药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优势地位已得到同行的认可。中药复方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特点之一。
3、去除病因治疗
是治疗纤维化最有效的方法,针对病毒、代谢、药物、酒精和自身免疫性等原因进行治疗。酒精性肝病最有效的治疗是戒酒,停用损肝药物或毒物。自身免疫性肝炎给予免疫抑制剂不仅能减轻炎症,而且有抗纤维化作用。病情持续、反复活动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根本治疗是抗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