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楼下阿姨找到我,说自己这一个月以来大便一直是稀的,也不怎么想吃饭,稍微吃一点儿粥都觉得很饱很胀。
听完阿姨的叙述,我先诊了舌脉,舌淡红,苔白滑,双手脉均濡弱,右手关脉尤甚,再加上阿姨的主诉,基本诊断为脾胃虚弱,湿阻气滞之证,我用调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一周后症状大减。
脾胃虚弱,湿阻气滞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要问了,脾虚证我见过,脾虚湿盛证和气滞证我也见过,这个脾胃虚弱,湿阻气滞证又是什么证型呢?
这个证型虽然不常说,但是实际上很好理解,就是将那三个证型加起来,并且是层层递进的,最终导致了脾胃虚弱,湿阻气滞。
也就是说,患者首先出现了脾胃虚弱,也就是脾虚证,然后导致体内的水液无法被正常运化,水越积累越多成为湿邪,这个时候就是脾虚湿盛证。
中医常说“湿性黏滞,易阻气机”,湿邪的出现就像盘山道上塌方的巨石,把车流全部堵在了山腰,进退两难,湿邪阻滞气机也是这个道理。
理解了证型形成的原因,我们再来看看症状,首先是四肢乏力。
这个症状在脾虚证中很常见,懂点儿中医知识的都知道一句话叫脾主四肢,脾虚不能运化水谷来濡养四肢百骸,所以会出现四肢乏力的症状,严重点儿的就如同阿姨说的那般,感觉四肢都不是自己的了;
然后是大便稀溏,不成形,这个症状用咱们老百姓的大白话说就是“湿气太重了”,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液,水液随着未消化完全的食物残渣混杂而下,就出现了大便稀溏的症状;
最后是脘腹胀满这个症状,前文也有论述,它是由湿气过重导致的,尤其是饭后增加了脾胃的负担,湿邪愈盛,气滞愈重。
调中益气汤
出自李东垣《脾胃论》卷中,由黄芪、人参、炙甘草、苍术、柴胡、陈皮、升麻、木香组成,有益气健脾,和中祛湿的功效,可治疗由脾胃虚弱,湿阻气滞导致的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身体倦怠,大便泄泻,肢节烦疼等症状。
▋用量
黄芪30g,人参9g,苍术10g,陈皮10g,木香6g,升麻3g,柴胡3g,炙甘草5g。
▋黄芪
黄芪,性温,味甘,入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等功效。
它作为补脾气要药被老百姓所熟知,但凡是脾胃虚弱的人,都喜欢在茶杯里扔两片黄芪,在一系列代茶饮的中药材中,人们对它的热衷程度仅次于枸杞。
在本方中主要体现的也是它补脾气的作用,不论湿邪抑或是气滞,从根本上来看都是脾虚造成的,所以重用黄芪以治本,虚弱的脾胃被补起来了,食物和水液都能被完全运化吸收,濡养自身,各种症状都会逐渐痊愈。
▋人参、苍术、木香、炙甘草
本方一共有四味臣药,人参最好理解,它是补气第一要药,能大补一身之气。
无论是武侠小说还是各种古装剧,当主角受伤之后只剩下一口气,找一根人参来熬汤喝,立马恢复如初,功力大增,所以它在这里是辅助君药补脾胃之气的;
苍术味辛、苦,性温,入脾,胃和肝经,主要作用是燥湿健脾,且燥湿之力颇强,如果说黄芪和人参补脾气是治本,那么苍术就是治标,它主要发挥燥湿的作用,针对的是体内的湿邪;
提到木香这味药,大家第一反应可能就是以它为君药的“木香顺气丸”,从名称就大致能猜出木香是有行气的功效,所以它在本方中主要是治疗气滞的;
炙甘草往往是作为使药来调和诸药的,但在这里它作为臣药,是帮助黄芪补脾益气的。
▋陈皮
陈皮味辛、苦,性温,入肺,脾,胃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它也是人们茶杯中的常见之物。
这些喝陈皮水的人大多体型较为丰满,想通过祛湿来达到减肥的目的,有很多人问过我此方法的可行性,中医常说“肥人湿多,瘦人火多”,所以我认为“湿胖子”喝陈皮水减肥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柴胡、升麻
在用量中大家也看到了,柴和升麻的用量是最少的,这是因为少量的升麻和柴胡相配,有升阳举陷的作用。
李东垣也曾说过:胃中清气在下,必加升麻、柴胡以引之……又有人要问了,这里并没有脏器下垂出现,为什么需要升阳举陷呢?
《内经》有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所以这里的柴胡、升麻还可以治疗大便溏泄。
▋应用
调中益气汤虽然是为治疗脾胃虚弱,湿阻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身体倦怠,大便溏泄而设,但在临床应用中不可拘泥于原方,还应对药物和药量进行适当加减,扩大治疗范围,发挥本方更大的作用。
例如治疗胃下垂时,升麻和柴胡可适当加量,若有瘀血导致胃脘部刺痛,可加失笑散合用,除了内服之外,水煎后剩余的药渣,还可趁热拿来用布包裹,外敷于胃脘部,同时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15分钟,可使药效更佳。
调中益气汤还可以治疗气血两虚之头痛,脾胃虚弱不能生化气血导致气血虚弱,不能上荣于头,不荣则痛。
这时单用原方恐难速效,所以要在原方基础上加活血行气痛的川芎10g,活血补血的当归10g,祛风止痛的蔓荆子6g,以及止痛力极强的细辛3g,这样一来,头痛自然能很快痊愈。
▋注意事项
1.服药期间禁食辛辣刺激,生冷油腻之品。
2.服药前后禁烟禁酒。
3.忌与它药同服,若必须同时服用,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