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前,我因为受风着凉,第一天先是扁桃体发炎,而后第二天开始头晕,中午测体温发现已经37.8℃了,开始出现恶寒恶风的症状。
当天夜里,穿着棉袄裹着一床厚被子,直接烧到了39.8℃。
到了第二天早上,浑身疼痛,体温依然没降,我买的“葛根汤”冲剂到了,我就喝了一袋,并且喝了一碗热粥,中午又喝了一袋,下午在床上睡觉的时候,身上就开始微微出汗,出了一身汗,晚上就降到了37.4℃。
夜里又出了一身汗,第三天早上脉静身凉,体温恢复到36.8℃,身上也完全不痛了。这是我感冒发烧第一次这么快痊愈,也让我更加笃定了葛根汤的疗效。
作为经方葛根汤的用处不止
葛根汤方解
葛根汤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
原方条文如下: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葛根四两、麻黄(去节)三两、桂枝(去皮 )二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
上7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现代临床用量一般为葛根30g,麻黄10g,桂枝15g,杏仁12g,甘草 6g,大枣30g,生姜3片。此处剂量仅供参考,具体加减应用需在中医辨证指导下使用!
在原文中,提到了“桂枝汤法”,说的是《伤寒论》中对于桂枝汤的用法用量做的详细介绍:
服药后一小会儿,食用适量热稀粥,以助药力。盖被子一个时辰左右,以遍身微汗者为佳,如果汗出如水流漓,则达不到治疗效果。
如果服用一次汗出疾病痊愈,就停止继续服用,不用把所开药剂服用完;如果没有出汗,再服第二次,像前面说的方法那样,如果再不出汗的话,那就缩短服药的间隔时间,每两个小时服药一次。
若如果一剂药服后症状未完全消退,还需再煎服用,可服至两三剂。同时,要忌口生冷、黏滑、肉面、无辛、酒酪、臭恶等物。
这充分体现了仲景对于病人药后护理的重视,在一千多年前就有这样的认识实在是十分可贵。
本方服药后不必服用热稀粥,只需盖被子取微汗出,其他的遵循桂枝汤调护方法。
▋葛根
葛根是一味发散风热药,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是一种药食两用的中药。
葛全身都是宝,葛根、葛花、葛蔓等均可入药。
葛花可以解酒醒脾、酿蜜,葛叶可以止血,葛皮和葛叶可作牛羊饲料,燃烧时可以灭蚊,葛蔓可治痈肿、喉痹,葛茎纤维还可以用于造纸和编织。葛根更是有“亚洲人参”“北参南葛”之美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在葛根中主要发挥药效的是异黄酮,它可以舒张血管,从而减缓血流速度,达到降低血压、减慢心率的效果。在本方中,葛根为君药,有升津液,舒筋脉的作用。
▋麻黄
麻黄是一味解表药,苦辛性温,为肺经专药,为发汗解表之要药,善于开腠理而
在本方中,麻黄与桂枝配伍起到发汗的作用,使邪气从汗液中排出体外。
桂枝是一味解表剂,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从中医取类比象的角度分析,树木的枝条伸向四面八方,因此桂枝有向外开放的作用,可以发汗解肌。
以桂枝为君药的桂枝汤,是《伤寒论》中的第一方,也被后世医家称为“千古第一方”,主要功效是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本方就化用了桂枝汤。
在本方中,桂枝与麻黄相须为用,通畅营卫,既加强发汗解表之力,又兼除头身疼痛。
杏仁是止咳平喘药的一种,为蔷薇科植物山杏(苦杏)或杏的干燥成熟种子。杏仁性苦温,入肺经,为咳喘要药,在本方中,杏仁宣降肺气,与麻黄相配,宣降相宜以增强止咳平喘之功。
▋甘草、大枣、生姜
这三味药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其中生姜、大枣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
姜枣草是仲景经方中非常常用的调护中焦的药物组合,近代名医曹颖甫曾评价其有“扶助脾阳,温养胃阴”的功效。
在《伤寒杂病论》中的281方中,含有姜枣草的方剂多达41个,充分体现了仲景对“保胃气”的尊崇。
除此之外,炙甘草甘温,甘缓调中,既能调和麻黄、杏仁之宣降,又能缓和麻黄、桂枝相合之峻烈,以免汗出太过而上耗伤正气。
全方由桂枝汤减少桂枝、芍药的用量,加葛根、麻黄而成,有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效,同时欲发其表寒,以治无汗之表实。
本方既可以发汗升津,却没有麻黄汤过汗之虞,且方中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又可补养阴血,助津液升发之源。
如果朋友们有外感性疾病,如发热恶寒、头项强痛、颈背拘急、肩背痛、眩晕等症状;或者有骨与关节、肌肉疾病,如四肢痉挛、腰痛等症状;
或者有相关代谢性疾病,如对于老年性糖尿病患者,长期用药或胰岛素治疗后因药物的抵抗引起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同时合并其他并发症;
同时诊察舌脉:舌质淡白或淡红,舌苔薄白;脉象浮紧脉或弦紧,可在医师的指导下对葛根汤作一尝试。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临床正确辨证使用,常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本方的时候,也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根据个人情况酌情加减,避免药不对证产生不良后果,也为药方的有效性做一定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