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药物治疗
帮宝宝抹上一些薄荷油,或胀气膏,刺激肠胃蠕动,也可帮助宝宝排气。但这种情况应经过医师的评估和检查后,方可实施。
1.2、服用益生菌制剂
益生菌制剂是指含有益生菌的产品。益生菌可以改变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功能,缓解因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便秘、腹泻、胀气、消化不良等问题。
1.3、为宝宝按摩
妈妈可帮宝宝做腹部轻微按摩,依肠道排气的方向,以环形、由右边至左边顺时钟的方向按摩,有助于宝宝的肠胃蠕动。因为宝宝的肠胃发育还不完全,蠕动较差,因此妈妈按摩约10分钟后,宝宝就可以排气了。
1.4、均衡饮食
宝宝开始吃辅食后,可以多准备些新鲜的蔬菜水果,比如胡萝卜粥、菜粥、果泥等,增加肠道内的纤维素,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排便。
在腹肌没有足够力量承担的情况下,腹部会因此显得比较突出,特别是宝宝被抱着的时候,腹部会显得突突下垂。此外,宝宝身体前后是呈圆形的,不像大人那样略呈扁平状,这也是让肚子看起来胀鼓鼓的原因之一。
宝宝进食、吸吮太急促,会使腹中吸入空气;奶瓶的奶嘴孔大小不适当,空气也会通过奶嘴的缝隙进入宝宝体内;此外,宝宝过度哭闹吸入了空气;进食奶水或其他食物,在消化道内通过肠内菌和其他消化酶作用而发酵,产生大量的气体都会促使腹胀。
消化不良及便秘使肠道因粪便堆积,促使产气的坏菌增生,或牛奶蛋白过敏、乳糖不耐、肠炎等引起消化、吸收不良,易产生大量的气体。
腹腔内器官肿大或长了肿瘤,如肝脾肿大、肝硬化等,腹腔内的器官和组织都有可能长肿瘤,而肿瘤越长越大就会引起腹胀。
腹胀是一种临床症状,在正常情况下,2岁以上小儿与成人一样,除胃与结肠外,小肠内均无气体,新生儿小肠内正常均应充气,无积气则多为病理现象。特别是饱食后全腹膨胀,常高出剑突,饥饿时则腹部空瘪,如果持续膨胀不瘪,并有张力则可认为是腹胀。
患儿多有急或慢性病容,腹部隆起高出于胸部,严重的腹胀可影响呼吸,不能平卧。腹部检查:轻叩腹部,鼓音为气,实音为实性肿物,实音同时有传导性震颤为积液,腹部听诊机械性肠梗阻时肠鸣音亢进,麻痹性肠梗阻则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气胀也有两种情况,一般是胃肠胀气,但也有少数是气腹,这两种情况,除通过立位X线检查膈下积气外,临床上腹部轻浅的拍诊可感到气腹较空软,而肠内胀气可摸到肠形。大孩子可依靠左侧卧位,叩诊肝浊音界来鉴别,气腹时肝浊音界消失。
1、适度补充高纤维食物。高纤维食物并非只会导致“腹胀”,有时恰恰相反,反而有减轻“腹胀”之效,特别是在摄入高脂食物后。
2、可使用金桔、山楂等理气、解郁的食物。
3、应避免进食含气的食物,例如蛋奶类,打起泡沫的奶油、打起泡沫的加糖蛋白,还有汽水。有些人认为喝汽水能助人打嗝,其实打嗝虽能令人感觉,但大部分的气仍在肠内。
4、应避免吃容易产气的食物,易产气的食物有萝卜、洋葱、卷心菜、豆类、白薯、蜂蜜、韭菜、生葱、生蒜、生苤蓝、芹菜等。吃萝卜胀气是因为萝卜含辛辣的硫化物,在肠道酵解后产生的硫化氢和硫醇,抑制二氧化碳吸收。
5、应避免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时可进行合理的饮食控制。腹胀进应在饮食中减少蔗糖量及牛奶等胀气食品。
6、个别人有习惯性胃肠胀气,除以上食物外,还应注意哪些食物会引起腹胀,尽量少吃该食物,因个体差异,每个人对食物的敏感程度不一样,故应注意观察。
当宝宝出现大哭大闹的时候特别容易出现胀气,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应该要比较耐心的安慰宝宝,拥抱或者想办法调整宝宝的情绪,避免腹胀的情况更加严重。
不要让宝宝过于饥饿,宝宝因为过于饥饿,在吸吮的时候就会显得十分急促,吞食的时候就会吸入大量的空气,所以一定要养成定时喂奶的良好习惯,并且喂食以后要适量的帮助宝宝排气。
多给宝宝的腹部进行按摩,这样可以加快肠道的吸收蠕动并且有助于气体的排除,改善宝宝的消化吸收的情况。
喂奶的时候,应该注意正确的姿势,奶水要充满奶嘴瓶的前端,不要倾斜,以免宝宝把空气一同吸入。
如果宝宝出现腹胀的情况,就应该停止施工一些容易在消化道内发酵的食物,如:甜瓜和甘薯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