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生儿肠道感染怎么办
饮食疗法
应强调继续饮食,满足生理需要,补充疾病消耗,但应根据个体进行合理调整。母乳喂养者继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儿可喂米汤或稀释的牛奶或其他代乳品。严重呕吐者可暂时禁食4~6小时(不禁水),待好转后继续喂食。腹泻停止后继续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
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轻中度脱水,无严重呕吐者可口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ORS)。新生儿,或有明显呕吐、腹胀、休克、心肾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并发症患儿不宜采用口服补液盐。
药物治疗
病毒以及非侵袭性细菌所致肠炎可不使用抗生素。中毒症状明显,特别是新生儿、婴幼儿、重症患儿可使用抗生素。对于病毒感染所致的肠炎,抗生素并无效果。寄生虫感染所致肠炎需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可酌情选用胃肠道黏膜保护剂及微生态疗法。
2、肠道感染病原体
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库克萨基病毒和在人类肠道致细胞病变的孤儿病毒(ECHO病毒)。1970年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将这些病毒归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属。在上述已命名的3种肠道病毒的67个型别以后发现的肠道病毒﹐都按肠道病毒序数编号命名﹐即68﹑69﹑70﹑71﹑72型肠道病毒等。
肠道病毒颗粒小﹐呈20面体﹐直径24~30nm﹐不含类脂体﹐核心有单链核糖核酸﹐耐乙醚和其它脂溶剂﹐耐酸﹐对各种抗生素﹑抗病毒药﹑去污剂有抵抗作用。多数病毒在细胞培养中产生细胞病变。
肠道病毒通常寄生于肠道﹐仅于少数情况下﹐进入血流或神经组织。正常的病毒携带者不多见﹐隐性感染甚为普遍﹐人受染后出现临床症状的也是少数。
3、肠道感染传播途径
人是人肠道病毒的唯一自然寄主﹐病毒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通过手指﹑餐具和食物)传播扩散。感染者的咽部和肠中有病毒存在﹐从粪中排病毒的时间较长﹐可持续几周。粪-口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偶然也可以通过飞沫传播。病毒在污水中存活的时间甚长。
做到不喝生水、不洁之水。不吃腐败变质、不洁食物。剩饭菜尤其是放在冰箱里保存的食物,一定要蒸煮热透再食用。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而且要用肥皂等清洁剂认真彻底清洗。做到勤洗澡勤换衣。
生吃果蔬要洗净,最好应用专用洗涤剂清洗。为清除残留农药,要延长清洗浸泡时间。
不饮用“四无”食品饮料,即无生产厂家、无商标、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的产品。尤其软包装的冰水、冰块更易引起腹泻病发生。
一旦出现有腹泻、呕吐的病人,要及时到各医院的肠道门诊就诊,不要怀着侥幸心理延误病情。
身边有肠道传染病患者时要进行隔离。尤其对患者粪便、呕吐物等要处理好,避免造成水源和食物污染。
1、病原体检查
取一些血液、尿液、感染部位的部分分泌物、痰液或是外耳道液制成标本,对其做细菌培养、涂片镜检和特异性抗原检测,从而判断出病原体。
2、血常规
免疫细胞水平或高于25×10^9/L,或低于0、5×10^9/L,白细胞或增多或减少,都是比较常见的症状,中性白细胞会超过0、1至0、7×10^9/L。另外还需注意中性白细胞是否有空泡变性或是中度颗粒,还有白细胞中有没有吞噬细菌。
3、免疫抗体检测
通过观察IgM和IgG的动态变化,可以判断出病原体是什么。其他的可行方式还有用已知的抗体检测体液中的抗原,或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找出特异性病原体的DNA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