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剧痛多见于胃穿孔、肠穿孔、胆道蛔虫症、泌尿系结石等。
腹痛伴发热者,多为痢疾、胆囊炎胆石症、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等。
腹痛而见面色苍白,冷汗、血压下降等症者,多为脏器穿孔、内脏出血、异位妊娠破裂等危重病变。
突起腹痛且呕泻明显者,见于霍乱、类霍乱、急性肠炎等病。
腹痛伴血尿,多为泌尿系疾病,如急性膀胱炎、泌尿系结石、肾癌等。
腹痛伴便血者,应考虑肠癌、肠结核、克隆恩等疾病。
肠梗阻在腹痛同时,可见腹部有肠型或肠蠕动波,或触及包块。
腹壁按之如板状者,可为腹膜炎、胃穿孔等病。
腹痛伴盗汗、潮热等症时,可见肠系膜、腹膜结核等病。
妇女月经期间小腹疼痛明显者,为痛经。
急性腹痛者,在未明确诊断前,不能给予强效镇痛药,更不能给予吗啡或哌替啶(杜冷丁)等麻醉性镇痛药,以免掩盖病情或贻误诊断。只有当诊断初步确立后,始能应用镇痛药或解痉药,缓解患者的痛苦。
已明确腹痛是因胃肠穿孔所致者,应禁食,补充能量及电解质,并应及时应用广谱抗生素,为及时手术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腹痛是因急性肠梗阻、肠缺血或肠坏死或急性胰腺炎所致者,应禁食并上鼻胃管行胃肠减压术,然后再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
生育期妇女发生急性腹痛者,尤其是中、下腹部剧痛时,应询问停经史,并及时作盆腔B型超声波检查,以明确有无宫外孕、卵巢囊肿蒂扭转等疾病。
少纤维、低脂肪食物有促进肠蠕动、刺激肠壁的作用,但不易消化,对肠道不利,故应限制。多油及脂肪类食物,除不易消化外,其滑肠作用又可使腹泻加重,所以油炸、烹调、油煎及肥肉类和食用油应控制用量。
注意补充蛋白质及维生素。在日常饮食中应选用一些易消化的优质蛋白质食品,如鱼、蛋、豆制品及富含维生素的新鲜嫩叶菜等。最好食用菜汁,以减少纤维的摄入。应食粥类、精米面类、鱼虾、蛋及豆制品和易消化的食物,以使肠道得以休息。
慢性结腹痛如有脱水低钠现象时,应及时补充淡盐水,食用菜叶汤以补充水、盐和维生素的丢失。
排气、腹泻过强时,应少食糖及易产生发酵的食物:如薯类、豆类、牛奶等。
右下腹痛:
首先应想到是否患上阑尾炎。如刚开始为上腹部疼痛,数小时后转为右下腹痛,伴有恶心、呕吐等,多为急性阑尾炎。此外,还应考虑小肠、盲肠、右输尿管问题。如伴有尿频、血尿等很可能是输尿管结石。女性还应注意右侧卵巢及输卵管是否出现问题。
右上腹痛:
应重点考虑肝脏、胆囊的问题,如急慢性肝炎、肝癌、胆囊炎、胆结石等都可能导致右上腹疼痛。此外,还要注意胰腺、十二指肠、右肾、大肠右段等部位是否出现问题。
左上腹痛:
首先应考虑脾、胃的问题,还需注意胰腺、左肾、大肠左段。如左上腹持续疼痛,伴有阵发加剧,波及两侧腰部,并因进食而增强,则很可能是急性胰腺炎。
左下腹痛:
可能是下结肠或直肠的问题,如肠梗阻、阑尾炎、肠炎、痢疾、肠道寄生虫病等,也应考虑是否和左输尿管有关。女性还应考虑是否左卵巢及输卵管有问题。
肚脐周围疼痛:
主要应考虑小肠及胰腺的问题。
腹痛的症状表现一般都不具有典型,因此在鉴别疾病上,需要以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够准确的判断出病情,当然在接受治疗前,对于疾病的最终确诊,需要以临床检查做为主要依据。腹痛多数情况下症状都是较明显的,但也存在相对不明显的情况,主要是指早期,比如直肠息肉这种疾病,针对这种疾病,早期也可以选择观察治疗,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其症状表现就会有所体现,这个时期要注意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