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童便血怎么回事
1.1、下消化道疾病
1.1.1、肛管疾病肛裂和痔疮。
1.1.2、直肠疾病肛门、直肠损伤,直肠息肉,直肠肿瘤等。
1.1.3、结肠和小肠疾病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局限性肠炎,肠套叠,肠结核,肠伤寒,回肠远端憩室炎,黑色素斑-胃肠息肉病,肠重复畸形,小肠血管瘤,小肠肿瘤,肠系膜动脉栓塞等。
1.2、全身性及中毒性疾病
1.2.1、出血、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病,新生儿出血症,严重感染及DIC等。
1.2.2、急性传染病及寄生虫病流行性出血热,伤寒、副伤寒和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钩虫病,血吸虫病,败血症等。
1.2.3、中毒或药物毒性作用脓毒症,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毒植物中毒,药物毒性作用,化学性毒物中毒等。
1.2.4、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此外还可能因为上消化道疾病食管、胃和十二指肠、胆道疾病等。
2、常见便血疾病特点
2.1、痔疮
一般痔疮引起的肛门出血,是内痔出血,发生于排便过程中或者是排便后,血色鲜红,不跟粪便相混合,且会伴有异物脱出肛外。
2.2、肛裂
肛裂出血最大的症状就是疼痛,血色鲜红,有滴血状,排便之后产生剧烈的疼痛。
2.3、肛瘘
出血量不是很多,粪便为脓血便,经常性排便,患儿还会出现恶心,头晕,出血量很多时,患者体内会出现缺铁性的贫血,严重者还会出现休克。
2.4、肠炎出血
具有间断性,跟肛瘘出血有点类似,出血量不是很多。
2.5、肠息肉
具有无痛性,而且血色鲜红,不跟粪便混合在一起,时常伴有黏液从肛门内部流出,偶有脱出之感。
3、儿童便血的检查
3.1、实验室检查
3.1.1、镜检
实验室检查即医护人员通过肉眼来观测实验粪便的外观,如颜色、附带出血量、有无黏液脓血等。通过镜检就能发现造成肠道疾病的病理原因及病菌成份,如检查是否有寄生虫或寄生虫卵。
3.1.2、潜血实验
要是镜检无法检测出红细胞的话,就要进行潜血实验了。通过检查血液中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数量来判断宝宝的失血状况,并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测。
3.2、特殊检查
3.2.1、直肠镜、乙状结肠镜:通过直肠、乙状结肠镜能够直观的观察到人体的病变,看到可能会出现的病症,如内痔、息肉、溃疡甚至肿瘤,还能够选取病体样本来进行实验和活体组织检测。
3.2.2、纤维结肠镜:医生能够通过纤维结肠镜来检测宝宝是否患有结肠病变。
据专家指出,由于引起小儿便血的原因有很多,如肛裂、直肠息肉、急性坏死性肠炎等,因此,家长一旦发现小儿出现便血的情况时,应先找出具体原因,再对症治疗。比如,因肛裂引起便血的,主要是由于小儿的饮食结构出了问题,他们爱吃零食、爱吃肉,不爱吃蔬菜、水果,不爱喝水,家长如果听之任之,就会导致小儿的大便干燥,从而引起肛裂。小儿的肛裂一开始时还只是少量的出血,若不加以干预,创口愈合了又撑裂,就容易发展为陈旧性肛裂。一旦发展为陈旧性肛裂,就需要手术治疗。
对于因肛裂而引起便血,治疗方法很简单:
1、是在肛裂的部位涂抹药膏。
2、是引导小儿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内排便。
3、是调整其饮食结构,强调均衡饮食。在饮食方面,可以多吃蔬菜和水果,尤其是具有滑肠效果的香蕉、多水分的梨和西瓜,都可以多吃。
1、定时大便
家长要帮助宝宝定时大便,这样可以避免粪便滞留和便秘。排出的粪便最好是稀糊的样子,不要过于干燥也不能呈稀松状。
2、减少腹压
尽量少做深蹲的动作,不要长时间屏气。最好不要长时间坐着、站立和行走,过于劳累也会造成便血。
3、注意饮食
不要吃过烫、过油、过粗和多渣的食物,不要让小朋友接触烟、酒、咖啡等,家长也要避免在宝宝面前抽烟喝酒。要多吃能够去除肠热、比较有滋润效果的食物,以此来有效预防便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