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鹿茸和红鹿茸的区别
血片是鹿茸的中间部分质量次之;粉片是中下部位,又叫骨片,鹿茸中质量最差的部份;功能效果没有什么特别的不一样,只是营养价值上可能有所区别。
白片是排过血的,也就是没有了鹿茸血的鹿茸片。红片则与白片相反。鹿茸中,最具营养价值的就是鹿茸血,其次才是鹿茸本身。鹿茸其实就是鹿茸血和骨头,或者是未骨化的成分组成的。红片和白片的功能效果基本相同,但是在出售的时候,等级不同价位不同而已。
鹿茸蜡片有血色的(如果是真品)为上等血茸蜡片。但要注意有商家卖的是染色的蜡片,以次充好。
2、鹿茸适宜人群
中老年人。40岁以上的中年男性及体质较差的老年人,食用鹿茸可补益气血,强心复脉,化淤生肌,强筋壮骨。
怕冷者。怕冷的人往往阳虚,鹿茸正是对症的温性滋补品。
性功能衰退者。鹿茸可恢复并促进精力与性功能,主治肾阳不足,腰酸背痛,遗精滑泄,小便频繁等症。
疲劳过度的中青年。鹿茸具生精补髓、健脑安神、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适于精血不足、头晕耳鸣、失眠健忘、出虚汗、贫血者。
有溃烂者。鹿茸具极佳的生肌消炎功效。
中年妇女。鹿茸能治疗子宫虚冷、崩漏、带下、产后贫血及宫冷不孕等妇科疾病。
3、鹿茸不适用人群
中医上诊断为低热、盗汗、手足心发热、口燥咽干、两颧潮红的阴虚体质者,以及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肝肾疾病、各种发热性疾病、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均不宜服用鹿茸。
有“五心烦热”症状,阴虚的人;小便黄赤,咽喉干燥或干痛,不时感到烦渴而具有内热症状的人;经常流鼻血,或女子行经量多,血色鲜红,舌红脉细,表现是血热的人;正逢伤风感冒,出现头痛鼻塞、发热畏寒、咳嗽多痰等外邪正盛的人;有高血压症,头晕、走路不稳,脉眩易动怒而肝火旺的人。
1、泡制药茶
药茶疗法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因为鹿茸本身就可以是薄片状,所以能直接泡茶饮用,最后嚼食吞下。作为保健药茶饮用,单味药服食,鹿茸以3~5克为好,可采用隔日饮用法,不必每日都服。坚持数月,必有助益。作为治疗疾病使用茶疗,参、茸的剂量,可以适当增大,或者根据医嘱用量。
2、煎煮药粥
保健和食疗性质的药粥,在我国流传已久。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使用药粥治疗疾病的记载。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以鹿茸、人参为主,配合其它滋补性药物,与米谷配伍,再加入适当的调料,同煮为粥,进补服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食疗方法。
3、浸泡药酒
药酒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因为它便于保存,故深受人们欢迎。药酒是采用酒精浓度为50~70度的白酒作溶剂,将鹿茸(或含有其它药物的复方)放入瓶中,加入500~1000ml白酒,加密闭贮存,每隔2~3天晃动一下酒瓶,使其有效成份充分析出,一般要浸泡半个月才能饮用。每次饮用10~50毫升不等,男子虚劳精衰,精血两亏,阳痿不举,腰膝酸痛,畏寒无力,骨弱神疲,遗尿滑精,眩晕耳聋,小儿发育不良,妇女宫冷不孕,崩漏带下均可饮用。凡是平素有肝、肾损害疾病者或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均不宜选用药酒进补。
1、神经系统疾病
鹿茸能增强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改善神经肌肉系统的机能状态和内分泌功能,对神经紧张、神经衰弱和交感神经过敏者,鹿茸有镇静作用。鹿茸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神经功能紊乱、神经官能症、头痛和外周神经病。
2、心血管系统疾病
鹿茸在心血管病方面,主要用于低血压、慢性循环障碍、心悸、心律失常和某些慢性心脏疾病。蔡祖仁(1988)用鹿茸精注射液治疗房室传导阻滞20例,每天肌注2ml,连用25~30天,结果有效17例(占85%),其中显效12例(占60%),随着病情好转,胸闷、心悸、头晕、昏厥等症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