蕈类又称蘑菇,属于真菌植物。毒蕈是指食后可引起中毒的蕈类,毒蕈在中国有100多种,对人生命有威胁的有20多毒蕈种,其中含有剧毒可致死的不到10种。分别是:褐鳞环柄菇、肉褐麟环柄菇、白毒伞、鳞柄白毒伞、毒伞、秋生盔孢伞、鹿花菌、包脚黑褶伞、毒粉褶菌、残托斑毒伞等。
各种毒草中毒的主要表现:胃肠炎型由误食毒红菇、溶血型因误食鹿花蕈、中毒性肝炎型毒蕈中毒、神经精神型由误食毒蝇伞等。
1、胃肠炎型。由误食毒红菇、红网牛肝菌及墨汁鬼伞等毒蕈所引起。潜伏期约1/2~6小时。发病时表现为剧烈腹泻、腹痛等。引起此型中毒的毒素尚未明了,但经过适当的对症处理中毒者即可迅速康复,死亡率甚低。
2、溶血型。因误食鹿花蕈等引起。其毒素为鹿花蕈素。潜伏期6~12小时。发病时除肠胃炎症状外,并有溶血表现。可引起贫血、肝脾肿大等体征。此型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亦常有影响,可有头痛等症状。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输血等治疗多可康复,死亡率不高。
3、中毒性肝炎型。毒蕈中毒因误食毒伞、白毒伞、鳞柄毒伞等所引起。其所含毒素包括毒伞毒素及鬼笔毒素,两大类共11种。鬼笔毒素作用快,主要作用于肝脏。毒伞毒素作用较迟缓,但毒性较鬼笔毒素大20倍,能直接作用于细胞核,有可能抑制RNA聚合酶,并能显着减少肝糖元而导致肝细胞迅速坏死。此型中毒病情凶险,如无积极治疗死亡率甚高。
4、神经精神型。由误食毒蝇伞、豹斑毒伞等毒蕈所引起。其毒素为类似乙酸胆硷的毒蕈硷。潜伏期约l~6小时。发病时临床表现除肠胃炎的症状外,尚有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多汗、流涎、流泪、脉搏缓慢、瞳孔缩小等。用阿托品类药物治疗效果甚佳。少数病情严重者可有谵妄、幻觉、呼吸抑制等表现。个别病例可因此而死亡。
由误食角鳞次伞菌及臭黄菇等引起者除肠胃炎症状外,可有头晕、精神错乱、昏睡等症状。即使不治疗,1~2天亦可康复。死亡率甚低。由误食牛肝蕈引起者,除肠胃炎等症状外,多有幻觉、谵妄等症状。部分病例有迫害妄想等类似精神分裂症的表现。经过适当治疗也可康复,死亡率亦低。
催吐或洗胃
一旦发现毒蕈中毒,应立即催吐或洗胃,直至呕吐物或洗出的胃液呈清水状止。这是清除胃内尚未吸收的毒物的重要措施。导泻洗胃结束时,可在胃管内注入生大黄煎液或50%的硫酸镁40~60ml,以清除肠道内尚未吸收的毒物。
解毒剂的使用
对于毒性很强的毒蕈中毒,有溶血现象的,有条件可用抗毒蕈血清治疗。
1、巯基解毒药:如二巯基丙磺酸钠一次5mg/kg,肌内注射,每日3次,两天后改为每日1次,连续5天。
2、阿托品:对于毒蕈碱样症状可用。一次lmg,每隔15~30分钟一次,直至病人瞳孔散大、皮肤干燥、面色潮红、肺部哕音消失,减量维持5~7天。
3、对于抗胆碱综合征者,可用毒扁豆碱或毛果芸香碱皮下注射,直至瞳孔缩小、口腔湿润停药。
4、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提高机体对毒素的耐受力。
对症治疗
纠正水、电解质的失衡,维持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积极治疗并发症。
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措施迅速排除胃肠尚未被吸收的有毒物质;
特效解毒药:早期使用二巯基丙磺酸钠或二巯基丁二酸钠,使之与毒肽类毒素结合;
保肝护肾治疗,防止心力衰竭及对症治疗,如阿托品对抗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有幻觉症状应用镇静剂等。
当发生毒蕈中毒病例时,对同食而未发病者亦应加以观察,并作相应的排毒,解毒处理,以防其发病或减轻病情。
毒蕈中毒事件多以群体中毒为主,对患者家庭造成极大影响。目前治疗毒蕈中毒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主要是加强宣传教育,让群众识别毒蕈, 切勿采摘自己不认识的蘑菇食用,部分毒蕈与可食蕈极相似,毫无识别毒蕈经验者,千万不要自采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