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导读:道教养生方法对于现代人来说仍有很大的启发。道教养生特别强调饮食禁忌,如少食少睡、五味不可过偏、肉必新鲜……等等,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道教养生的饮食禁忌吧!
揭秘道教养生的饮食禁忌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道教主张人们养生养心,它的养生之道对人们很有吸引力。道家的养生学和养生术,是中国历史上古代养生法术的主要源流。道教养生之道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饮食禁忌。道教特别强调对于酒、肉及五辛之菜等的禁绝。
道家养生饮膳法,本于饮食有节,求其相合相生;基于饮食适中,六味以淡为主。晋代道家代表人物葛洪指出“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凡食过则结积聚,饮过则成痰癖”。“饱食即卧,伤也”。“养生之法,但莫伤之而已”。可见,道家对饮食有科学的见地。
1、少食少睡
此条也自清代梁章钜的《归田琐记》卷7。
现在的人以饱食安眠为有生的乐事,却不知多食使气凝滞,多睡使人神志昏,这是养生的人所忌讳的。过去,应璩诗中说一老人长寿的缘由:“量腹节所受。”《博物志》上说:“所食愈少,心愈开;所食愈多,心愈塞,寿愈。”孙思邈在《方书》中说:“口中少,心中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依照这三少,神仙诀了。”马总《意林》引道书说:“欲得长生腹中清,欲欲得不死腹无屎。”这都是古人相传养生的秘诀,现在也可得到验证。
2、五味不可过偏
此戒律出自晋代葛洪的《抱朴子·内篇·极言》。
甜、酸、苦、辣、咸五种滋味,不能食之过多。所以多吃酸味会损伤脾,多吃苦味会伤肺,多吃辣味会伤肝,多吃咸味会损伤心,多吃甜味会损伤肾。
3、肉必新鲜
此条饮食禁忌出自孙思邈的《千金冀方》卷14。
如果食肉类,必须保证它的新鲜。如果有其他异味,就不能食,食后会损脏伤气,这一定要谨慎。
4、调治饮食
此条出自高濂的《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
太乙真人《七禁文》第六条说:饮食得当,可养胃气。彭鹤林说:脾为脏,胃为腑,脾胃的气是互为表里的。胃是水谷之海,主受水谷;脾居中央,能消磨水谷,运化为血气,以滋养全身,灌溉五脏。所以修身的人,不能不美其饮食。
所说的美,并不是说要具备一切异品珍馐,而是要注意不食生冷、精硬的东西,不要强迫自己饮食。应在有些饥饿时才进食,但不可过饱;在有些渴意时饮水,但不能过多。这正如孔子的腐败变味、鱼馁而肉败的不食等语。凡各种不宜食的食物,都损胃气,不仅会使人生病,也会伤身。要少疾长寿,对这些都要深戒,养老奉亲与自我保养的人也应当知道。
5、饮食之患,超过声色
此条警示出自孙思邈的《摄养枕中方》。
世人万病滋生,生命夭折,很多都是由于饮食不当而埋下的隐患。从某种意义上说,饮食给人们带来的祸害,比声色祸害还要普遍和严重。因为人们可以完全杜绝声色达一年之久,而饮食却不可一日短缺:正由于它对人们的益处非常广,所以,它的为害也特别深。加上在各种各样的食物中,有的彼此之间气味互相冲突,若是在食物搭配上无意中触犯了禁忌,就更会在机体内沉积下毒素,缓慢地沉积经年而形成疾病,危害人的生命。
6、早食宜饱,午后宜少
此条出自清代曹延栋的《老老恒言》卷1《饮食》。
午前是生气,午后是死气。释氏有过午不进食的说法,是避死气。《内经》讲:“太阳正中阳气隆,太阳偏西阳气虚。”所以早饭可以吃饱,午后就应该少进食,到晚上更一定要空虚。
道家养生有哪三宜与忌?
道家养生的“三宜”是:
一、睡前散步。
二、睡前足浴,“睡前烫脚,胜服安眠药”。睡前用温水洗脚15-20分钟,使脚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使人易入睡乡。
三、睡前刷牙。
道家养生的“三忌”是:
一忌饱食,晚餐七八成饱即可。睡前不要吃东西,以免加重胃肠负担。
二忌娱乐过度。睡前不宜看场面激烈的影视剧和球赛,勿谈怀旧伤感或令人恐惧的事情。
三忌饮浓茶与咖啡。以免因尿频与精神兴奋影响睡眠。此外,要注意夜间环境舒适,卧室整洁,空气流通,以有益于健康。
现代人的生活忙碌而不规则。吃的东西也都是快餐,垃圾食品或是大鱼大肉不知节制,吃的时候更是囫囵吞枣,不知食之味。加之压力大,工作忙,负担重,很容易使正气不足,外邪入侵。适当参考一下道士们的饮食起居,从古代养生书籍中汲取知识,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