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导读:自古以来,中国先贤把五行理论巧妙地运用于医学领域,以五行辩证的生克关系来认识、解释生理现象,尽力适应内部自然规律以养生,努力掌握人体运行机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无比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类物质的运动。它是用来阐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抽象概念,具有广泛的涵义,并非仅指五种具体物质本身。五行学说是以五种物质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
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五行学说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协调平衡的。
这一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研究机体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五行属性和相互关系,以及阐释它们在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因此,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既用作在理论上的阐释,又具有指导临床的实际意义。
五行属性
五行学说之所以能概括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其主要的思维方法是按照"五行"的特性,根据事物的不同性质、作用和形态,采用"比象取类"的方法,将事物或现象分为五大类,分别归属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并根据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说明各类事物或现象的联系和变化。在医学方面则籍以阐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复杂关系,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密切的关系。
原始的五行物质元素说,上升为五行学说之后,基本上已经不是单纯的指五种物质本身,而是作为事物属性的抽象概念来应用。五行各有其不同的特性,即"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意思是说,木具有生发、条达之特性;火具有炎热、向上之特性;金具有敛肃、变革之特性;水具有滋润、向下之特性。
为此,根据上述特性,采用"比象取类"方法,便把需要说明的事物或现象,朴素地分成了五大类,将相似属性的每类事物或现象,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并在五行属性归类的基础上,运用五行生克规律,以阐释或推演事物或现象的复杂联系和变化。
五行生克
木:肝与胆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筋骨和四肢。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肝, 胆,头, 颈, 四肢, 关节, 筋脉, 眼,神经等方面的疾病。
火: 心脏与小肠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血脉及整个循环系统。 过旺或过衰,较宜患小肠, 心脏, 肩, 血液,经血, 脸部,牙齿, 腹部,舌部等方面的疾病。
土: 脾与胃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肠及整个消化系统。 过旺或过衰,较宜患脾, 胃, 肋, 背, 胸, 肺,肚等方面的疾病。
金: 肺与大肠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气管及整个呼吸系统。 过旺或过衰,较宜患大肠, 肺,脐, 咳痰,肝, 皮肤,痔疮, 鼻气管等方面的疾病。
水: 肾与膀胱互为脏腑表里,又属脑与泌尿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肾,膀胱, 胫,足, 头,,肝, 泌尿, 阴部, 腰部,耳, 子宫,疝气等方面的疾病。
以上就是五行与中医养生的关系,你知道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