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道家养生的导引术早在古代已被广泛应用,是道家最为重视的养生方法之一。最早的“导引”,也被称为&ldq……
道家养生的导引术早在古代已被广泛应用,是道家最为重视的养生方法之一。最早的“导引”,也被称为“道引”,是道士中使用的一种锻炼方法,也是道士在长期修炼中用来舒展筋骨和锻炼的一种运动,后来通过总结和整理,形成比较完整的一系列动作,成为一种肢体运动与呼吸吐纳相配合的健身治病的道教方术。
关于导引的作用,在《玄笈七签》卷三十六《玄鉴导引法》中说:“一则以调营卫,二则以消谷水,三则排却风邪,四则以长进血炁。……言人导引摇动,而人之精神益盛也。”意思是说,人通过导引,可以调和体内阴阳,促进消化,抗除外病的侵入,还可以使气血充盈,精神旺盛。实践证明,导引术对于健身、疗病等,确实有积极的作用。后世传行的八段锦、龙虎功、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都与道教导引术有密切的联系。
《抱朴子内篇·别旨》中说∶“或伸屈,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或踯躅,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导引也。”这几乎是把所有的肢体活动都看成了导引。《一切道经音义》中也说∶“凡人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不过,导引与一般的肢体活动还是有区别的,如《云笈七签》卷三十六《云鉴导引法》中就说:“导引之道,务于祥和,仰安徐,屈伸自有节。”即是说,导引之时,首先精神上必须祥和,身体俯仰之时,也要不徐不疾,肢体伸曲时,也必须有节奏和节制。
孙思邈在《摄养枕中方》中说:常常用两手搓脸面,可以使人面有光泽,并不生皱纹。这样坚持做五年,可以使面色如少女一样红润。每次搓面的数目为十四次。另外,睡觉醒来后,平心静气,端正坐立,先交叉两手,两手按于颈项,目视南上方,手与颈项各向相反的方向用力,使两者互相争持,这样做三四次,可以使人气脉流畅,邪气不入,避免疾病。此外,还应屈曲、摇动身体,伸展四肢,并不断摇动,使关节活络,这样各做三次。
《服气精义论》则对导引的方法和意义有这样具体的介绍:人的肢体关节,本来就是用来运动的,人的经脉荣卫,是必须让它通畅和顺的。闲居无事时,就应该行导引之法,所谓“户枢不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气的作用是沟通津血、强健筋骨、活络关窍的;卫气的作用是使肌肉温和、皮肤饱满、腠理肥实、呼吸开阖自如,通过导引,就可以让它们的作用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练习道家导引养生术首先要调整意念,按照一定的要求运动身体,配合肢体运动调整呼吸导引气体进入体内,调节体内气血运行。方法如下:
第一,两手更相扭捩,如洗手状;
第二,两手浅叉,翻复向胸;
第三,两手相捉,共按膝上,左右同;
第四,两手相叉,叉重按左右,徐徐拔身,左右同;
第五,如挽一石弓余力,左右同;
第六,作拳向前筑,左右同;
第七,如拓千斤之石,左右同;
第八,以拳却顿,此名开胸,左右同;
第九,大坐斜身,偏倚如排山,左右同;
第十,两手抱头,宛转脑上,此名开胁,左右同;
第十一,两手据地,缩身屈脊,向上三举之;
第十二,两手反捶背上,左右同;
第十三,大坐伸脚,两手相叉反掣;
第十四,两手据地,左右顾盻,此名虎视左右;
第十五,立地反拗身,向后三举之;
第十六,两手急相叉,以脚踏手中左右摇,左右脚更为之;
第十七,起立,以脚前后踏,左右同;
第十八,正坐,伸脚当心,两手勾脚上著膝上,以手按左右;
第十九,手直上指天,直下指地,左右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