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文化 >> 道家养生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浅议五行系统与中医、养生
2015-06-23阅读:10323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 “首自庖牺。仰观俯察。近取远求。而八卦以通。昭然为明道开天之祖。嗣后伊耆。断耜揉耒。教穑辨物。而百汇以明……

“首自庖牺。仰观俯察。近取远求。而八卦以通。昭然为明道开天之祖。嗣后伊耆。断耜揉耒。教穑辨物。而百汇以明。焕然为养生达性之主。厥传公孙。上稽天象。下究渊泉。中度人事。以人之五行六气。配天地阴阳。以天地之四时五行。应人部候。洞然为见垣彻微之宗。是三圣代兴。而三坟之义著。三才之理备矣。”——《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序》

中国文化各个领域,无不贯串着阴阳五行这一伟大的理论体系。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国古人来说不仅仅是用来解释自然的一种工具,更确切的说是一种带有普适性的思维框架。

中国古代科学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的,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国家,阴阳五行的出现是一种必然,如果没有阴阳五行学说的发展和成熟,也不会有中国古代科学的辉煌。也就是说,古人的四大发明等领先世界的成就,也不外乎是运用阴阳五行学说的实际运用。当然,还有政治、经济、军事、艺术等各个层面。例如水墨画中白为阳,黑为阴,所体现出的阴阳交织艺术将阴阳学说体现在实物中,将阴阳学说的思想用艺术来表现,是中国文化莫大的成就。

一, 阴阳五行的来源与基本内容

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看,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远远长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在远古时期,人们结绳记事,口传心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然造就的人类圣贤,感悟天地万物运动变化规律,总结而形成文明。中华文明就起始于伏羲氏(庖牺、包羲)之作八卦。

《易经•系辞下传》云:“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说明远古先哲是通过观察宇宙,总结了客观规律,才画出了八卦,形成了阴阳的理论体系。

八卦概括了宇宙万物的规律,形成了宇宙的理论模式。其实,是用阴爻、阳爻两个符号表示阴阳二气,以阴阳二气错综复杂的变化表示万事万物的规律,进一步推衍,成为六十四卦等。这就是易学——中华文明之源。可见,阴阳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重要的基石。

两体合一、动静升降、始终嗣续、两极反复,是阴阳学说的四大规律,概括了宇宙的运动变化。其中,两体合一为阴阳之体,动静升降为阴阳之用,始终嗣续为阴阳之性,两极反复为阴阳之变。

阴阳出乎太极——阴阳未分的混一体,而五行亦源出于阴阳。就是说,由太极混一体的运动,分化为有分别属性的阴阳两个方面,再由阴阳两个方面的不断运动,分化为五行;五行中亦各有阴阳,因而得以运行不已,万物得以成始成终。本源于一叫“混”,散殊万端叫“辟”,因而一混一辟,没有止息。

《易经•系辞上传》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汉书•五行志》:“虙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圣人行其道而宝其真。……经曰:‘初一曰五行。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伏羲所受河图之中已经包含了五行理论。

根据五行学说,“木曰曲直”,凡是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火曰炎上”,凡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土爰稼穑”,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金曰从革”,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则归属于金;“水曰润下”,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的事物则归属于水。

五行既是元素,又包含能量、运动方式等等内容,它们是作为宇宙系统的五个子系统,所以能把万事万物纳入其中。

五行的基本规律为:生治、承制、亢乘、胜侮。这五行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五行相生相克关系

二, 五行生治、承制理论

《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曰:“帝曰:善。愿闻地理之应六节气位何如?岐伯曰: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帝曰:何也?岐伯曰: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

这说明,五行之中,有生有化,有制有克。如无承制而亢极则为害;有制克则可生化。治,主也,谓一年六气定位,而各有五行所主也。承,谓承奉其上而制之也。

如木位之下,乃阳明燥金、太阳寒水,母子之气以承之。母气阳明燥金制木,则子气太阳寒水生化其木。如金位之下,乃君相二火、太阴湿土母子之气承之。母气克之,则子气生化其金。土位之下,乃厥阴风木、君相二火母子之气以承之,木制其土,则火气生化。余三气相同。是为制则生化。

如火亢而无水以承之,则火炎铄金,而水之生原绝;无水以制火,则火愈亢。如水亢而无土以承之,则水滥火灭,而土之母气绝矣;无土以制水,则水愈亢。是以亢则为五行之贼害。害则生化承制之气皆为败乱,而致生化大病。

五行系统正是通过生治、承制的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稳态系统,具备自组织、自维护能力。五行学说,正是用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关系的系统论。五行思想不是将事物之间的联系局限在木、火、土、金、水五种要素之间,而是运用五行系统思想将宇宙万物在空间和时间上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五行系统理论在中医学的运用

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具备非常完善的理论体系,从总体上把握了生命自身以及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界乃至整个宇宙相应的整体规律。

中医学认为:“夫五运(行)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素问•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阴阳学说应用于中医,用来解释人体生理现象及病理变化的规律。简单来说,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阴阳失调,则百病丛生。

中医学对人体的认识,是将五行与人体的五脏、五体、五窍、五腑、五华、五声、五神、五志相配,对宇宙万物又与五方、五色、五时、五气、五化、五味、五臭、五音、五性、五德、无政、五令、五变、五灾等联系在一起。《素问•六节藏象论》指出:"五运(五行)之始,如环无端。"说明世界万物处于普遍联系和不断流转循环之中。

中医学认为,人是天地的产物,与人类社会、自然界乃至整个宇宙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人就是一个与天地相应的五行稳态系统,生理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而且具备自我平衡、自组织、自维护的能力。当人体在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的作用下失去这种平衡时,就会患病。医学的作用就是找到疾病的根本,恢复人体的平衡。基于系统论的认识,中医学理论贯穿着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两大特点。

中医运用五行的系统观来解释脏腑相互之间的关系、生理现象以及病理变化,运用五行生治、承制调整五行系统,特别是调整核心系统——五脏,来治疗疾病。

如《难经•七十五难》曰:“经言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何谓也?然:金木水火土,当更相平。东方,木也,西方,金也。木欲实,金当平之;火欲实,水当平之;土欲实,木当平之;金欲实,火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东方者,肝也,则知肝实;西方者,肺也,则知肺虚。泻南方火,补北方水。南方火,火者木之子也;北方水,水者木之母也。水胜火,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故泻火补水,欲令金不得平木也。经曰: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此之谓也。”

这说明,中医诊疗着眼于整体五行稳态系统。假如东方(木,肝)实西方(金,肺)虚者,当泻南方(火,心)而补北方(水,肾)。当知泻南方,亦所以补西方也。“何问其余”者,言五行之气皆可推而论之。“金欲实,火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指出五行之气,皆有亢有制。何止东方实,而南方当泻乎?设使西方实东方虚,又当泻北方而补南方。

元代名医朱丹溪就是根据《难经•七十五难》创泻南补北法,制大补丸、虎潜丸等名方,在痿证等治疗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云:“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伤”字乃克制之义。肝虚治法就是运用了泻北方、补南方五行系统论。张仲景在《伤寒论•厥阴篇》,论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以及便血、吐脓、烦呕、厥热等症,立乌梅丸一方,降逆止利,顺接阴阳法,破阴行阳,为传转法,可借以调肝实脾。乌梅丸正是泻北方、补南方理论的绝妙体现,说明五行系统论体用之妙。而这只是举例,余脏可以类推。

四,五行系统理论在养生学的运用

传统养生学也可以运用五行生治、承制调整五行系统,特别是调整核心系统——五脏,来保健防病。如六字诀、五禽戏等方法。

但是,更重要的是,基于人这一与天地相应、具备自我平衡能力的五行稳态系统,传统养生学更高的层次是无为而治。这一理念与治道是相通的。

《黄帝内经•素问》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眞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庄子•在宥第十一》曰:“故君子茍能无解其五藏,无擢其聪明,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神动而天随;从容无为,而万物炊累焉。吾又何暇治天下哉?”

还引述广成子的话,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女内,闭女外,多知为败。我为女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女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女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尝衰。”

说到养生方法,不外去掉害生的种种不利因素,保证生命稳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庄子•徐无鬼第二十四》

五,阴阳五行系统论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

阴阳五行学说深刻、全面地揭示了天下事物之间及其内在要素之间的规律,有着无穷的生命力。尤其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其意义更是重大!

西方现代文明确实给人类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条件,但是代价是惨痛的。

自近代文艺复兴的启蒙运动以来,近现代社会人们在工业现代化过程中强调主、客分离对置,试图征服内然,凸显人的主人地位,产生了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在行为上制造人与自然的矛盾,一味对自然进行征服索取,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产生对立,加剧矛盾。结果是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严重失衡,自然灾害频繁,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解构,以建设新时代的文明。

新时代的文明应该在理论上寻求人与世界的和谐,力图走向人与自然交会为一、主客冥合的境界,把自然当作生命共同体看待,认为宇宙自然是生命的整体系统,是充满生机的进化和生态运动,宇宙万物是相互依赖的生命之网,生态共同体的价值高于各自的内在价值,要求人们超越自我、关爱自然,使人类获得不竭的生存和发展之源。这种思想竟然与中国传统文化十分符合,特别是阴阳五行学说及其衍生的天人合一思想,可以为现代人提供不竭的思想渊泉。

特别要指出的是,为什么现代人生活条件改善,更加便利,却百病丛生?正是因为忘掉了千万年祖先积累的生存智慧,七情过度、物欲炽盛,饮食不节,起居无常、寒温颠倒,再加上生存必须的空气、淡水、食物、气候等条件的恶化,以及社会的因素,人身危脆,焉能不病!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如果能够遵循传统医学和养生学的理论调养身心,去掉害群之马,完全有望身心健康、圆满生命。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