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 张圣才(江西师范大学)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文化灿烂,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
张圣才(江西师范大学)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文化灿烂,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生命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现,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大量的与宗教文化及与原始信仰有关的文化。宗教文化渗透了人们的思想灵魂,构成了人类的实践与文化的繁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17日在巴黎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范围,包括了民间“口头传统和表述”的“神话、故事、传说”以及“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笔者认为其意含有“道”、灵魂信仰(对自然力的崇拜和人格化的神灵崇拜)、巫术思想等神秘的宗教文化。因为它是人类传承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又是历史发展的局限,更是任何族群都无法跨越的思想形态。所以马克思说,这是社会处于低级阶段上“人的较高的特性”。[①]其中,思想深邃、方法独特的中国道教内丹养生文化就是经过几千年无数先贤的探索、实践和发展并用口头或文字传承下来的结果。它历史地凝结和反映了中华民族在特定发展阶段的观念形态,对人类颐养身心、增强体质、祛病延年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蕴含着生生不已的创造和精神,理应同中医诊法、针灸、藏医药一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保护。
一.内丹养生法具有丰富而精深的思想内涵,凝聚着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优秀文化的展示
解读生命的规律,揭示生命的奥秘,不仅是古人探索的主题,更是现代科技研究的中心。道教内丹养生法就是竭力去了解人体生命的本质、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祖先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的一大发明,是由古代知识精英所创造的打开人体生命科学之门的钥匙,是人类养生健体的一场革命。其实质就是人们在自我意识的觉悟下,从心出发、用心调理,从人的本身作为考察研究的对象,强调自我生命把持的一种修持方式。“当与天地齐其坚固,同得长久。”[②]内丹养生法,实际上代表了一种超乎形骸物欲之上的向往,是生命的升华、精神的超越,或者说是人的灵性净除尘垢之后,超拨于俗情系累所获得的一种“果证”。它以《周易参同契》、《悟真篇》为理论基础,性命双修为原则,体内精气神为药物,进而参天地,应日月,平阴阳,和脏腑、通经络、笃逆行,讲生克,调虚实,连四时,化五行,配八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探究身心世界奥秘的内炼系统体系。因内丹养生法的修炼是在人体内进行,看不见,摸不着,故先贤修持时的“内景”感受真伪杂揉、门派之说固然也就歧义纷纭。但它们共同的一切终极目的都是以保养元神精气为宗旨,使个体生命长生久视、超凡入仙。李约瑟博士曾精辟地说:“道教思想从一开始就迷恋于这样一个观念,即认为达到长生不老是可能的。我们不知道在世界上任何其它一个地方有与之近似的观念。”[③]”内丹的“内”指身体内部,指“内求、内景、内炼”,所谓“正气存内、精神内守”。“丹”原指用砂汞等炼制而成的红色药物。“内丹”也称“金丹”,愚指人体“生命之能量”(热、力、光等),它是人体精气神的合一,即激活人体潜能,平衡人体机质,再生健康细胞,聚积生命能量的化合物而成“丹药”,从而获得纯阳之体。《通幽诀》:“气能存生,内丹也;药能固形,外丹也。”《指归集》序称:“内丹之说,不过心肾交会,精气搬运,存神闭息,吐故纳新,或专房中之术,或采日月精华,或服饵草木,或辟谷休妻。”张伯端《金丹四百字》释云:“以火(喻神)炼金(喻炁),反常本还源,谓之金丹也。”作为一种经验传承的哲学,内丹养生法不是某一个人在特定的时间内所发明的,而是古代先贤靠自我修炼所获得的经验累积的成果,虽然来自长期的经验积累,但并没有像其他经验科学而被科学实验方法所淘汰,其根本原因在于其理论充满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广泛地吸收、移植、渗透和交融了当时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种学说、各个学派的先进成就。强调以个体为本位的“性命双修”,以坎离为本,逆自然之易,夺造化之功,由阴阳和合,以自然天道与人事修为相交合、相印证,而返本归根,复归于虚无之道,既所谓“天人合一”观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特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命题,突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特质与内涵,体现了中国本土宗教崇实尚有的特色。尤其内丹养生将之推衍为宇宙生化的过程,勾画成极为神秘的天人相与的仙境,对上天充满了理想和图景。所谓“神灵变化,隐显莫测”[④];“或竦身入云,无翅而飞;或驾龙虎,上造太阶;或为鸟兽,浮游青霄;或潜行江海,翱翔名山。”[⑤]这种对超越人能力之局限的追求,既反映了内丹养生文化中摆脱世间苦难、追求生命完善的境界,又反映了乾坤阴阳下得道成仙的朴素唯物主义精神。同时“身在凡而心在圣境”[⑥],为叙述文化历史存储了大量的文化艺术创作原型和素材,是文化艺术创造取之不尽的源泉。从另一角度说明了内丹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气概,欲图盗取天机,掌握逆转生命之秘,“重铸阴阳,再造乾坤”,以个人身心的自我修炼,统摄中华传统炼养术,寄托中华民族对长生不死、升华生命的向往。
内丹养生法其智能之高、内容之博、能量之大,推动了传统哲学、医学、生命科学的发展。是人体科学生命工程中的伟大创举,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如黑格尔所说:“宗教的对象不是地上的、世间的,而是无限的。”[⑦]内丹养生文化着眼于宇宙天地,立足于人类自身,以求得在认识宇宙运动变化规律中,探讨生命的奥秘,从而懂得生与死的缘由和规律,不断追求人性的完善、积极逆转乾坤、乐生恶死,以追求神仙信仰表达其高情运致,不拘缚于尘俗的逼仄和谫陋,反映了道教内丹养生既崇尚虚无玄妙,又以生命、生活的完美为最高圭臬的人本主义理念。显示出人性的尊严与伟大,映证出生命的不朽,展示出优秀的民族文化。
二.内丹养生法涵纳着大量的实践观察、知识体系和技术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生命是宇宙的奇迹,而生命奥秘是人类面临的最为复杂的问题之一,也是人类永无止境需要解决的认识问题。科学证明不了的智慧,未必就不科学。内丹养生法探索生命奥秘依靠的是一种自证自足的实践,是一种切身感受的直接经验(如气、穴位、经络等是古代先贤对于人体的独特认识),是在“顺逆”、“性命”、“阴阳”、“有无”中下功夫,达到精足(基础)、气满(动力)、神旺(主宰)。内丹养生“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心为令、气为旗”的每一个动作及要领,都需要调动周身每一根神经去努力感受。这不仅是为了调节自我身心健康的操作性技术,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重要的精神生活。其内在的创造动力和丰富内涵,承担着引导自我生命潜能的发挥,实现对宇宙、人生本质的洞察。这种由直接的直觉经验加以证实,而上升为关于意义理性问题,呈现出特有的精神面貌,跨越了自我与社会、神圣与世俗、人世与天道之间的种种藩篱。它的某些内容,或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意义,然而它的合理精神,却超越时空的界限而亘古常青。
人体健康长寿的标志,是机体内诸多方面关系的协调统一,共同维护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人体的正常生命过程,是机体生化能力的具体表现。机体的生化能力,是以气化过程为其表现形式的,是通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气化理论概括了人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是构成天地万物和人体生命的原始材料,反映了机体代谢过程的实质。而内丹养生法的核心就是修“气”路、能量的管道,包含了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对立统一的生命过程。因为内丹养生的重要关窍,都是人体内分泌腺集中的地方,所以内丹养生法首先要激发这些器官(如生殖器官、前列腺、肾上腺、胰岛腺、甲状腺、脑垂体等)的内分泌和神经,促进人体微循环,使全身建立起一套高度和谐有序的新程序,使自己的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微循环系统都发生新的变化,从而在人体深层建立起一套稳定的调谐程序,这套程序和宇宙的自然节律相一致,能参与自然界能量、物质、信息的大循环。丹家通过这套程序对自己的心身进行控制,使之与道相合,从而达到自主调整情绪、保持良好心境和变化个人气质的目的。现代的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极为复杂而高度有序化的物质运动结构,而维系这个结构的,则是大脑与中枢神经。脑和中枢神经的功能一旦失调,人体将会失去平衡,疾病、衰老、死亡等现象就会随之而来。而内丹养生法的修炼,首要是清静养神,人在深度的松静状态下,大脑皮层的唤醒水平下降,交感神经系统及其有关的功能活动升高,此时机体耗能减少,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强,血氧饱含度增加,血白蛋白含量及其携带氧的能力提高,指端血管容积增大,皮肤温度升高,肌电水平下降,皮肤电阻增大,血及尿中儿茶酚胺降低,血糖下降。这样血液的运行就相应的缓慢,心脏的负担随之减轻,气血的运行便会因清静而逐渐回复到婴儿初生时自然舒适健康自然的运行方式。这就象一杯混浊的水,水杯静下来,水中杂质自然就会下去,而水则呈清澈之状。从而能有效地保持和发挥大脑和神经中枢的作用。这些现象足以说明,内丹养生法进入静态以后,可以通过身体内部的调节,影响机体各系统的功能,进而防治疾病,达到养生健体的作用。实践证明内丹养生法:一是能有效的消除烦恼、紧张、沮丧、不安等消极心理,减轻精神压力,使人心情舒畅,精神焕发,从而可使机体能有效地获得和保持更高的免疫能力;二是可提高机体有氧代谢能力,增强心血管系统的输氧能力和机体利用氧的能力,可使机体各器官组织系统得到充足氧和养料的供给,加强微血管的自律运动,改善微循环,从而有益于防止和消除血流量减少,血液粘稠等使机体易于衰老的各种因素,并能提高血栓溶解酶活力,减小血栓形成的可能性,促进心脏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以预防由心肌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梗死、脑血栓或脑出血等心血管疾病;三是有益于防治某些呼吸系统的疾病,促进消化,提高消化吸收的功能以及提高身体素质,使肌纤维增粗,使肌力增强,使肌肉弹性增加,体型健美,消除体内多余脂肪等等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注重的是人的生命的承载形式。生命观念是道教的核心观念,生命哲学的形成是道教理论成熟的标志,神秘的宗教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爆发点。正是在此基础上,人类得以创造、发展了以众多学科为依托的人类知识系统和体系。因此,挖掘内丹养生修炼中丰富而精深的思想内涵,对生命科学、医学、哲学等学科的发展,均有不可忽视的理论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精神产物,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土壤。人类通过生存实践认知了一些自然现象及其规律,逐步懂得大自然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先天物质基础,人类通过生存和生活实践锻炼完美了躯体,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空间,升华了思维能力,用勤劳和智慧获得了一定的知识和创造力,寻找和创造获取了丰厚的生存之源,满足了生命的延续,扮美了人本身。所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因为对一种传统文化、古老宗教的发掘与总结,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三.内丹养生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思维和文化精华
文化永远都是其生命的依托、精神的支撑和创新的源泉,人们可以通过有形的文化遗产和无形的文化遗产同遥远的祖先沟通,看到他们的身影,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思想,感受到他们的情感和智慧,辨认出他们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脚印。内丹养生法是经过时间的“千锤百炼”的普及实践,运用道法或道术等超自然的力量来夺天地造化之功,凝聚着历史的必然选择和人类的集体记忆。这些记忆犹如人类进化发展的固化的或活态的“基因”,是存续和赓延的筋络与血脉,其历经沧桑而脉络不断,已成为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底蕴,彰显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事实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的“活”体现,具有传承和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是维系民族存在发展的生命动力、精神依托,是人们的“精神家园”。
实践是中华民族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逻辑结构的起点。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是中华民族传统思维第一个重要的本质精神。古代中国,人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和内丹养生实践中,通过观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经过思维而形成概念、判断,逐步上升为内丹养生理论。如其“无欲”、“主静”之说,即“虚静”状态下,从文化史的观点来看,“虚静”不但是古人追求内在生命力自我提升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观照外物、修身养性的主要方法,更是内丹养生的本质。其实,无论是哲学的彻语,或是艺术审美活动,它们只不过是人的内在生命力的外现方式之一,因而不可避免地与传统养生理论有着共同的旨趣——把“虚静”作为人的内在生命力自我提升的有效手段。就此而言,“虚静”完全可视为华夏民族传统文化心态的一个重要标志。所谓“鱼能吐纳而化水则不死,人能吐纳而化气则长生。”[⑧]内丹养生之道不仅有理性思维的哲学、清静无为、回归自然的艺术境界,而且形成了一种以经验为特征的直观思维、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类比推导的思维方式以及观物取象的象征思维等经验论色彩。尤其是类比推导的联想思维与内丹养生修炼的关系十分密切,这种思维方式以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用直观的方法把“天地人”看作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自身的和谐,通过对现象的分析,以探求其内在机理,对生命活动过程实行自我调节。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从现象寻求本质、从有限寻求无限的过程。在这个问题上爱因斯坦曾经指出:“借助于思维,我们的全部感觉经验就能整理出秩序来,这是一个使我们叹服的事实……可以说,世界的永久秘密就在于它的可理解性,要是没有这种可理解性,关于实在的外在世界的假设就是毫无意义的。”例如在丹经《周易参同契》云: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天地者,乾坤之象也;设位者,列阴阳配合之位也。易谓坎离,坎离者,乾坤二用,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往来既不定,上下亦无常。幽潜兴匿,变化于中,包囊万物,为逍纪纲。乾坤者,天地之本体;坎离者,乾坤之效用。其间变化包罗万象。所以,宋代内丹家俞琰就对这段话作了阐释:乾坤天地,吾身之鼎器也;离日坎月,吾身之药物也。先天八卦,乾南坤北,列天地配合之位;离东坎西,分日月出入之门。反求吾身,其致一也。乾坤为体,坎离为用。坎离二者,周流升降于六虚,往来上下,本无爻位。吾身坎离运行乎鼎器之内,潜天潜地,岂有爻位哉。其中可以具体体会到“观物取象”的象征性思维在内丹养生修炼中的运用﹙“物”是自然、社会中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象”是对这些具体事物的摸拟、概括,从“物”到“象”经历了“观”和“取”两个阶段。用它来说明炼丹的过程﹚。可以认为内丹养生法吸取了汉代以前的哲学成果,直接地大量地引用气、阴阳、五行、形神、天人关系等重要的哲学概念和学说,由此及彼、由微知显地揭示事物的类型及其关系的思维方式去阐明内丹养生的问题,使之成为内丹养生的重要概念和理论,把哲学理论与内丹养生理论熔铸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这种“由用求体”、“观物取象”、“格物穷理”的方法,以直觉顿悟方式钻研养生,思索义理,具有由现象穷究本质的朴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义。体现出中国古代东方的特殊思维方式。更可以认为文明有源,智慧无界,历史文化的熏陶决定了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蓄积了不同历史时代的精粹,承载了过去,孕育着未来。遍阅古代道教典籍靡遗,内丹养生文化所蕴含的“秘笈”、潜修密练的途径和手段,杂而多端。但它是经过无数先贤前仆后继、百折不挠的以人体为实验的系统工程的实践记录,而形成特有的内丹养生知识体系或技术体系。证明了宗教文化有拯救天下生灵的社会使命感,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也充满神秘感。正因为如此,内丹养生之法神秘又属于核心技术(其实“大道易简”,曰后赘文再详述),故内丹养生之道千譬百喻,寓言喻意,以有形无,以实形虚,或露枝条,或泄或亥。如不得师诀,甚难穷究。加之后世旁门曲径,汗牛充栋,各说其是,误认经书之喻意。就《周易参同契》而言,满纸“铅汞”、“龙虎”、“坎离”、“彼我”。惟得真师传授,方能明了真意。难怪(唐)施肩吾说:“道虽言传,立教者不尚于明文。藏机隐意,恐轻泄于圣言。比物属辞,乃密传于达士”[⑨]。这或许是各个时代的人们对于内丹养生文化永不衰竭的追求所表现出的巨大神秘力量所在。当然,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也不可能超越历史的局限,许多文献也同样是精华与糟粕同在,科学与迷信共存。我们应该努力挖掘和认识内丹养生文化中所具有的普世的价值。但是,受多方面的影响,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内丹养生被视为“旧文化”而备受冷落,能够理解和传承这一知识的人日渐减少,面临保存与发展的困境,亟待得到尊重保护和发展。
综上所述,内丹养生文化是在中国历代特定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生长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思维和文化精华,涵纳着大量的实践观察、知识体系和技术技艺,凝聚着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是我们的祖先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对生命、对大自然、对宇宙的深刻、整体的体悟认识和博大精深的智慧结晶,是不能再生的文化资源。应该受到更好的保护与利用。保护内丹养生法,就是要使文化遗产在历史与现实的沟通中鲜活起来,在本土与国际的对话中凸显出来;就是要探索一条使文化遗产贴近大众的模式,使其在最朴素的“文化回家”当中彰显人文精神和实用价值,充实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就是要把文化遗产放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锤炼提纯,使之适合我们的时代,而不是固守陈规、一成不变;最终目的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如此,这项传承文明、造福子孙的事业才会曙光照耀、生机一片。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亡羊补牢难以挽救,未雨绸缪才是良策,对内丹养生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笔者建议:
一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在于传承:文化是一种创造,也是一种选择。留住传承,就是留住了历史,就保存了文化的命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以人为载体的,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环节。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一个评选内丹养生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文件,其中应包括传承人的定义、谱系,覆盖面、权利和义务、有关的奖惩制度、享受生活补助的界定方法、传承人的评选方式等内容(评选传承人是手段,不是目的,最终的目的是文化的传承,只有传承才能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和发展下去)。然后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申遗”工作。在保护方式上,应加大整理、开发和保护内丹养生文化的力度,提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之发扬光大;二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创新、继承和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动力。大力推进内丹养生文化的创新工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借助各种现代科技手段,大众传媒和现代传播技术。如今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文化传播的模式、途径、特点等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广播、影视、电信、新闻、出版、教育走向融合,使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走进新时代,也因此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对此,我们要建立一定的保护机制,积极利用高科技宣传手段,把内丹养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三是保护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根本在于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传统技艺、艺术资源等,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人的能力,是开展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知识来源。从长远来讲,保护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都需要先从教育入手,把传统文化的教育纳入教育工作系统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如编写各种读物,或在语文、历史、地理等科目中加重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教学内容。当然,内丹产生于科学不发达的古代,又是在一个宗教的母体中孕育成长,因此,它必然带有那个时代的特征和神秘的色彩。只要我们辩证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加以研究,从而推陈出新、古为今用。这是历史进步的规律,也是文化发展的规律。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只有几年的时间,它的形态、构成、价值、意义、本质、规律,都仍然在科学阐释和界定的过程中,它的根本意义在于实现人类文明延续和可持续发展。这是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世界遗产及其特色的保护方式的尊重。内丹养生法是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社会自然科学的渗透,长期养生经验的积累,凝结着祖先智慧与汗水的文化遗产,是人类把握人与自然运行规律的认识,又是历史文明的过程,更是历史上形成的共同价值、信念、途径和手段,并且自觉地应用于人类改造社会的实践。之所以申报保护,是由于各流派丹诀濒于失传或后继乏人,是由于它的稀有以及它在承上启下中的艰辛和不易,与此同时也向社会呼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我们期待着共同的担当和创造。
--------------------------------------------------------------------------------
[①]人民文学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2卷第5页
[②]《钟吕传道集•论大道》
[③]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154页
[④]《净明忠孝全书》卷六
[⑤]《墉城集仙录》卷六
[⑥]王重阳《重阳立教十五论》
[⑦]《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第62页,商务印书馆 1959年9月版
[⑧]《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妙经》
[⑨](唐)施肩吾《西山群仙会真记》
(作者: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