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文化 >> 道家养生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历史久远的广成韵
2016-07-27阅读:12262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广成韵为唐代高道杜光庭创作于四川青城山。青城山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道教将其列为十大洞天中的第五洞天,名宝仙九室洞天。东汉……

广成韵为唐代高道杜光庭创作于四川青城山。青城山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道教将其列为十大洞天中的第五洞天,名宝仙九室洞天。东汉时期张道陵天师在蜀中鹤鸣山创立道教,邻近的青城山即是他传教的主要地区。自汉至今,青城山道脉繁衍,千年不衰。其间高道辈出,如晋代范长生,深得蜀人敬重,被割据成都的李雄拜为丞相;隋代赵昱,被朝廷拜为嘉州太守,在任时曾入水斩蛟,州人事为神明。

隋唐时期,随着成都地区道教的兴盛,宫观兴建形成高潮。除原有增饰和扩建外,成都地区新建宫观达数十座之多。其著名的,如成都至真观、玉局观、青羊宫、紫极宫、鸿都观、庆都观、仙居观、度人观、明月观、朝真观(乘烟观),温江金乌观,双流兴唐观,青城山常道观、太清宫、建福宫,新津老君观,邛崃崇真观,大邑鹤鸣观,据称都是兴建于此一时期。

唐朝建立后,对道教极度尊崇,道教因此而隆盛。入唐以后,道教经典的创作及教理研究达到鼎盛时期。据统计,仅唐代诠疏笺注《道德经》者全国达28家,其中四川占6家,就地区分布而言,居全国之首。唐代,蜀中高道辈出,道教学者李荣被召入长安(唐代都城),成为京城道学魁首。唐末五代的前、后蜀皇帝都崇信道教,名道士杜光庭深受王建宠信,官至光禄大夫、谏议大夫,封蔡国公。杜光庭常住青城山,主持四川道教并制定道教礼仪。唐玄宗避难入蜀﹐大量召见道士﹐罗公远为其座上客﹐赵昱则被封为赤城王。唐僖宗避难入蜀﹐多次派道士和朝臣至玄中观 ( 即今青羊宫 ) 设灵宝道场﹑丈人观设周天大醮﹐有醮位2400个,唐代蜀中女诗人薛涛在《试新服裁制初成》诗中言道:“长裙本是上清仪,曾随群仙把玉芝。每到宫中歌舞会,折腰齐唱步虚词。”足见道乐在宫廷中之流行以及对成都地区的道教发展影响亦大。这样,四川官员、士大夫大都与道士交往密切,民间更是虔诚祀奉道教之神,信奉道教者甚众。四川有许多著名道教宫观。据官方统计,1221年在册的四川道士多达4600余人。

五代两宋时期,四川道教盛行道法(天师道)、炼养(金丹道)两派。道法派自汉魏以来,一直是道教主流派。杜光庭是其代表人物,所著《道门科范大全》,汇集了天师道和茅山道的斋醮仪式,成为道教史上不朽业绩之一。炼养派在四川也十分活跃,出现了一些全国知名的大师,其中以安岳、陈抟最为突出。他着有《无极图》、《指玄篇》、《观空篇》等内丹派著述,创先天易学,对道教南、北二宗,特别是全真派有重要影响。五代两宋时期,四川的道教典籍的创作保存完整,四川成为完整收藏《道藏》的地区之一。

唐代杜光庭是随唐僖宗逃难至四川青城山的,他是晚唐五代时期著名的道教学者。杜光庭(850——933年)是浙江处州缙云县人,以儒生入道,师事天台山道士应夷节,得宫中道士潘师正欣赏与推荐,受唐僖宗召请入长安;后因中原动荡而于中和元年(881年)——随僖宗入蜀,复被五代前蜀之主王建赐号“广成先生”,83岁卒于四川青城山。

杜光庭青少年时代,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唐懿宗朝应九经举,赋万言不中,乃弃儒入道,师事天台道士应夷节,为司马承祯五传弟子(司马承祯传薛季昌、季昌传田虚应,虚应传冯惟良,惟良传应夷节)。杜光庭当时发现汉天师、陆修静撰集的道门科教,因岁久废坠,乃考定真伪,条列始末。郑畋荐其于僖宗,僖宗召见,赐以紫服象简,充麟德殿文章应制,为道门领袖。时人盛赞其为“词林万叶,学海千寻,扶宗立教,天下第一”。[1]中和元年(881),随僖宗避难成都,遂留于蜀。受到前蜀高祖王建赏识,命为太子元赝之师。王建曰:“昔汉有四皓,不如吾一先生足矣”。[2]光庭荐儒者许寂、徐简夫以侍东宫,颇与议政事,相得甚欢。永平三年(913),为金紫光禄大夫、左谏议大夫、封蔡公,进号广成先生。通正元年(916)迁户部侍郎。干德五年(923),后主王衍受道箓于苑中,以杜光庭为传真天师、崇真馆大学士。不久,杜光庭隐于青城山白云溪。尝建飧和阁,奉行上清紫虚吞日月气法。

杜光庭学识渊博,攻读有方。尝谓蜀相徐光溥曰:“余初学于上库,书笈皆备,一月之内,分日而习,一日诵经书,二日览子史,三日学为文,四日记故事,五日燕闲养志,一月率五日始,不五七年经籍备熟。”[5]他精通儒、道典籍,又对道教作过不少实地调查,生平著述极丰。收入《正统道藏》的有二十七种,《全唐文》收有三百二篇(其中《历代崇道记》亦见于《正统道藏》,可知有所重复)。主要有《道德真经广圣义》五十卷,《道门科范大全集》八十七卷,《太上黄箓斋仪》五十八卷,《广成集》十七卷,《序太上洞渊神咒经》二十卷,《道教灵验记》十五卷,《神仙感遇传》五卷,《墉城集仙录》六卷,《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一卷,《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历代崇道记》一卷,《太上宣慈助化章》五卷,集陆修静、张万福、李景祈、留用光、蒋叔舆等《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五十七卷,以及其它斋、仪、表、序、记、传、颂、赞等等。对道教的教理教义、神话传说、斋醮科仪等,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阐发,对道教的建设有过多方面的贡献。他的大批著作,不仅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道教面貌,也为道教在北宋的再度复兴准备了一定条件,为道教文化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杜光庭隐居青城山时根据唐代宫廷音乐,创编了“广成科仪”。杜光庭是晚唐道教科仪经韵之集大成者,他撰的《道门科范大全集》在道教中亨有盛名。他同唐王室关系之密切,唐玄宗所作之道乐《紫微八卦舞》和《霓裳羽衣舞》。他应十分熟悉。这两首道曲是公元741年即开元二十九唐玄宗李隆基为新建的“太平宫”落成创作的。此两首曲子一直在长安的道观自由留传,杜光庭所处时代,道教尚未严格地分宗立派,因为全真道还远没创立,所以全国韵腔均为正乙脉统。杜光庭本属江西龙虎山上清宫、江苏茅山“上清宗坛”等天师道上清系的经腔、符箓、醮坛科仪的传人与集大成者。他的《道门科范大全集》将当时流传的经腔、符箓、科仪进行规范化和定格化。因此他所制定的“广成韵”自然会吸收唐王宫之道乐道曲。因“广成韵”带有龙虎山、茅山的“江南”特色,故而四川道人称之为“下江调”,杜光庭的故乡在浙江处州。苏杭向来是江南细乐盛行之地,它的来源是江、浙一带文人雅集型丝竹乐。因此杜光庭所创的“广成韵”中应含带江南细乐之韵律。

其实,青城山本身的音乐也很久远。早在东汉时就有了青城古乐。初始的古乐吸收了流行川西地区的巫觋(xí)祭祀音乐。至魏晋时期,皇室又将它作为朝天祭祀的音乐。青城山古乐中的“步虚曲”就产生在这一时期。唐朝晚年,青城人杜光庭将其发展成了具有浓郁特色的“广成韵”,成为四川古乐的主体。明清以来,因种种历史原因,青城古乐衰落了,许多曲子失传。

[1] 《道藏》第32册8页。

[2] 同上。

[3] 《道藏》18册,第308页。

[4] 《十国春秋》第2册674页,中华书局,1983年。

[5] 《道藏》第32册8页。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