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的炎症性病变。多种因素如感染、物理和化学因素均可引起心肌炎,所造成的心肌损害的轻重程度差别很大,临床表现各异,轻症患者无任何症状,而重症患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可获得痊愈,有些患者在急性期之后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改变,可反复发生心力衰竭。
细菌性白喉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等。病毒如柯萨奇病毒,艾柯病毒、肝炎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其他如真菌,原虫等均可致心肌炎。但目前以病毒性心肌炎较常见。
致病条件因素
1、细菌感染,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时,可能起协同致病作用。
2、妊娠可以增强病毒在心肌内的繁殖,所谓围产期心肌病可能是病毒感染所致。
3、过度运动、运动可致病毒在心肌内繁殖复制加剧,加重心肌炎症和坏死。
4、其他原因,营养不良,高热寒冷,缺氧、过度饮酒等,均可诱发病毒性心肌炎。
以病毒为例,病毒感染时,通过血液循环,病毒从血液穿过毛细血管及血管周围间质而进入心肌纤维,在心肌细胞内膜繁殖复制,引起心肌细胞溶解,坏死、水肿及单核细胞浸润等炎症反应。心肌炎病变后期可能是由于病毒或心肌抗原所诱发的体液及细胞免疫所致。
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变化快、病程短、发病急,如果抢救不及时,数小时内会引起患者死亡,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关系病人的生命健康。心肌炎患者要注意严格的卧床休息,加强营养,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感冒。少部分患者由于治疗不及时,会留下早搏、心悸等后遗症,严重者导致扩张型心肌病,预后差。
感冒、腹泻、肝炎、腮腺炎、麻疹、白喉等均能诱发,其中感冒最常见,50%以上的心肌炎患者在发病前一至三周有感冒史,儿童青少年是心肌炎高发人群;孕妇和青壮年人抵抗力下降时也可能发生。
秘方一、预防感染
病毒性心肌炎是感染病毒引起的。防止病毒的侵入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应预防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对易感冒者平时应注意营养,避免过劳,选择适当的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必须外出时应注意防寒保暖,饮食卫生。感冒流行期间应戴口罩,避免去人口拥挤的公共场所活动。
秘方二、劳逸结合
应避免情绪突然激动或体力活动过度而引起身体疲劳,使机体免疫抗病能力降低。
秘方三、适当休息
急性发作期,一般应卧床休息2至4周,急性期后仍应休息2至3个月。严重心肌炎伴心界扩大者,应休息6至12个月,直到症状消失,心界恢复正常。心肌炎后遗症者,可尽量与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工作,但不宜长时间看书、工作甚至熬夜。
秘方四、合理饮食
饮食宜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多食葡萄糖、蔬菜、水果。忌暴饮暴食,忌食辛辣、熏烤、煎炸之品。吸烟时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促进冠状动脉痉挛收缩,影响心肌供血,饮酒会造成血管功能失调,故应戒烟忌酒。食疗上可服用菊花粥、人参粥等,可按医嘱服用生晒参、西洋参等,有利于心肌炎的恢复。
秘方五、适度锻炼
在恢复期时,根据自己的体力参加适当的锻炼,如散步、保健操、气功等,可早日康复及避免后遗症。心肌炎后遗症只要没有严重心律失常,可参加一般性的体育锻炼,如慢跑、跳舞、鹤翔庄气功、太极拳等,持之以恒,对疾病的康复肯定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