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血病是突然得病的吗
白血病起病多急骤,病程短暂,尤以儿童和青年为多。白血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淋”)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U字形变化,即14岁以下小孩和60岁以上老人比较高发。临床上,小到几个月,大到80多岁的患者都有。另一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则与其他很多疾病一样,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升高,老人更易患病。
2、白血病得病原因之遗传因素
白血病的遗传性也是存在的,对这一点要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这里的"遗传"不是指的父母患病就一定会遗传给子女,而是指染色体及基因异常白血病的患病率突出高于正常人。像是PH、染色体的存在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发病相当一样。双胞胎中如果有一人得白血病那么另一人得白血病的几率非常大。
3、白血病得病原因之放射因素
放射也是导致白血病的发病原因。在生活中各种辐射对人体的损害很大,严重时还会诱发白血病的察觉。所以,在平常生活中,肯定要远离各种辐射性的物质。人们最早发觉,从事放射线工作的人员,接受放射线诊疗的非白血病病人如脊柱炎等,容易得白血病,放射线让人的造血细胞察觉恶性变化。
4、白血病得病原因之化学因素
白血病的发病与病人接触了肯定的化学物质有关,当时可能不知道。某些化学物质存在一定致白血病的作用。如果长期或大量的接触苯及其衍生物的人群白血病察觉率高于通常人群。一些抗肿瘤的细胞毒药物都是导致白血病的因素。
5、白血病得病原因之病毒因素
动物实验观察表明,白血病因致癌RAN病毒引发,近来又发觉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能造成白血病的出现。通常病毒感染是在某些病因的“催化”下导致白血病的出现。
1、感染
正常白细胞减少,功能又被抑制,同时化疗的副作用又会使病人体质虚弱,免疫力下降,二者共同导致感染很容易发生,病人也很容易患上败血症。
2、发热
是非常常见的症状,体温通常高于37.5摄氏度,发热的表现规律也不尽相同。
3、出血
白血病抑制了凝血功能,因此病人很轻易就会出血,且出血后很难止血,这也是很多人知道的症状。没有确切的出血点,但是像鼻腔、口腔这些血管分布较多又比较薄弱的部位很容易出血,另外也有颅内和内脏出血的情况。由于出血也会造成病人的贫血。
4、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会导致这些症状的出现,位于颌下、腋下以及内脏附近的淋巴结会出现无痛性肿大。
5、对内脏的伤害
癌细胞侵袭到胃肠道,会影响消化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有点类似于化疗副作用的反应,此外还会造成胃肠道的出血。
中性粒的细胞的减少加上癌细胞的浸润,使肺部很容易被感染。
此外,还有一些情况会出现对心脏和肾脏的损伤。
1、休息 白血病患儿常有活动无耐力现象,需卧床休息,但一般不需绝对卧床。长期卧床者。应常更换体位、预防褥疮。
2、预防感染 感染是导致白血病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白血病患儿免疫功能减低,化疗药物对骨髓抑制常致成熟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使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和免疫功能下降是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越久,感染的威胁愈大。预防感染可采取以下措施。
保护性隔离:白血病病人应与其它病种病人分室居住。以免交叉感染。粒细胞及免疫功能明显低下者,应置单人病室,有条件者置于超净单人病室、空气层流室或单人无菌层流床。普通病室或单人病室需定期进行紫外光照射、戊二醛熏蒸。限制探视者的人数及次数,工作人员及探视者在接触患儿之前要认真洗手。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前后用温开水或口泰液漱口。宜用软毛牙刷,以免损伤口腔粘膜引起出血和继发感染。如有粘膜真菌感染可用氟康唑或依曲康唑涂擦患处。勤换衣裤,每日沐浴有利于汗液排泄,减少发生毛囊炎和皮肤疖肿。保持大便通畅,便后用温水或盐水清洁肛门,以防止肛周脓肿形成。
观察感染的早期表现:每天检查口腔及咽喉部,有无牙龈肿胀,咽红、吞咽疼痛感,皮肤有无破损、红肿,外阴、肛周有无异常改变等,发现感染先兆时,及时处理。对合并感染者可针对病原选用2~3种有效抗生素口服。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3、出血护理 出血是白血病患儿死亡的又一主要原因。出血护理参阅本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