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病情快慢,白血病可分为急、慢性两类。青壮年人群以急性白血病和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多见,老人则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主。青壮年人出现以下症状时,应及早就医:
1.1、发热:约50%至84%的患者以此为首发症状。发热有两种:一种是由白血病本身引起,一般不超过38℃,抗生素治疗无效;另一种是因身体免疫力降低,导致感染引起,往往高烧39℃至41℃,常见感染有咽炎、扁桃体炎、口腔炎、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口腔炎最多见。
1.2、贫血:可为首发症状,随病情进展而加重。主要表现为脸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慌、气急、多汗等。
1.3、出血: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肤、牙龈、口腔及鼻黏膜出血最常见,其次为消化道、尿道、子宫和呼吸道出血。
1.4、肝脾肿大:尤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显着。
1.5、淋巴结肿大:多局限于颈、腋下及腹股沟等处,全身淋巴结肿大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见。
不会。白血病是一种血液恶性肿瘤,不具有传染病所需要的三大因素,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故不会通过接触传染。至于生活中有的患者,出现家族或是患者周围的人群有白血病的发生,是由于家族遗传因素或是长期处于相同的环境污染引起的,并不是传染导致的。
这要看白血病的类型及病情的发展程度。未经治疗或治疗无效的白血病病人的平均生存期只有2~3个月,绝大部分未经治疗的病例均死于骨髓功能障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生存率,儿童5年无病存活≥50%-70%。成人5年无病存活期≥40%-50%,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的生存率65%-85%,60岁以下长期无病存活可达40%-50%。慢性白血病病程悬殊不一,短至1~2年,长至5~10年,甚至20年。
1、远离电离辐射:一般认为此病的发生与电离辐射、某些化学制剂、药物、病毒等因素有关。特别是一些家庭装修材料的有害物质的污染。预防白血病就要尽可能避免接触放射线,包括频繁的X-线诊断和放射治疗。避免接触苯、甲醛及其衍生物,如使用含超标苯、甲醛浓度的家庭装修材料,农药、汽油、油漆等。
2、远离化学药物:尽量避免使用化学药。另外还要注意增强体质,合理膳食,防止病毒感染,减少白血病发生。俗话说“病从口入”,我们每天都要进食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特别是一日三餐,为了防止食入污染的蔬菜、水果。食用之前应先洗干净,并要用足够的时间进行浸泡。能去皮的蔬菜和水果一定要尽量去皮,最大限度地去除残留农药化肥的污染,防止血液病的发生。
3、不要胡乱用药:目前治疗白血病的方法很多,相当大的一部分病人都得到了完全缓解和长期无病生存甚至治愈,作为患者和家属切勿在治疗中乱施药石。
1、遗传因素。有人进行白血病家族调查,发现单卵性双胎中如一人患白血病,另一人患白血病的机会较常人增加5倍,比双卵性双胎的发病率高12倍。这说明白血病与遗传有关。
2、放射因素。有确实证据可以肯定各种电离辐射条件可以引起人类白血病。白血病的发生取决于人体吸收辐射的剂量,整个身体或部分躯体受到中等剂量或大剂量辐射后都可诱发白血病。然而,小剂量的辐射能否引起白血病,仍不确定。放射线工作者,放射线物质经常接触者白血病发病率明显增加。接受放射线诊断和治疗可导致白血病发生率增加。
3、化学因素。一些化学物质有致白血病的作用。如接触苯及其衍生物的人群白血病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亚硝胺类 物质,保泰松及其衍生物、氯霉素等诱发白血病的报告也可见到,但还缺乏统计资料。某些抗肿瘤的细胞毒药物如氮芥、环磷酰胺、甲基苄肼、VP16、VM26 等,都公认有致白血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