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常识 >> 中医保健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津液,是泛指机体液体成分,是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之一,根据性状、部位与功能等的不同,又有津与液之分。《灵枢。决气》:“何谓津?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何谓液?岐伯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这里简要地指出了津和液..
阅读:9210时间:2013-12-13
气过证是指气机升降失常,逆而向上所引起的证候。临床以肺胃、肝胆之气上逆的证候较为多见。主要临床表现:肺气上逆,则见咳嗽、喘息渭气上逆测见呃逆、暧气、恶心、呕吐;肝气上逆,则见头痛、眩晕、昏厥、呕血等。病机分析:不同脏腑之气上逆证,其病因以及临床表现各不相同。肺气上逆,多因感受..
阅读:9224时间:2013-12-13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津液,是人体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产物,也是这些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 血,基本上是指血液;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从气、血、津液的..
阅读:9196时间:2013-12-13
气滞证是指人体某一部分,某一脏腑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多由情志不舒,邪气内阻,阳气虚弱、温运无力等因素造成。主要临床表现:以问胀、疼痛,疼痛攻窜或阵阵发作为主症。病机分析:本证以闷胀、疼痛为辨证要点。人体气机以畅顺为贵,如有郁滞,轻则问胀,重则疼痛,且常呈攻窜发作。..
阅读:9161时间:2013-12-13
气陷证是指气虚无力升举而反致下陷的证候,常由气虚证进一步发展而来,或者劳动用力过猛,过久损伤某一脏气所致。主要临床表现:气虚证加上下陷证。即头晕眼花,少气倦怠,久泄久痢,腹部有坠胀感,脱肛或子宫脱垂等。舌淡苔白,脉弱。病机分析:本证以内脏下垂为审证关键。本证多由气虚证进一步发..
阅读:9175时间:2013-12-13
气虚证是指全身或局部气的减少,而导致脏腑组织功能减退的证候。多由久病体虚、劳累过度,年老体弱、营养不足等原因引起。主要临床表现: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诸症加剧,舌淡苔白,脉虚无力。其中乏力、无力是其主要症状。病机分析:气是人生命活动的动力,气盛则脏腑功能旺..
阅读:9336时间:2013-12-13
气病《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指出气病的广泛性,不论外感内伤,最先波及的便是气,导致气的异常,由此再影响到血、津液、脏腑、经络。所以气病也就最广泛。气病临床常见的证候,概括为气虚、气陷、气滞、气逆四种。 ..
阅读:9399时间:2013-12-13
血寒证是指寒邪客于血脉,阻碍气机,血行不畅所引起的证候。多由感受寒邪或机体阳虚阴盛所致。主要临床表现:手足或少腹疼痛,喜暖恶寒,得温痛减。手足厥冷色青紫,妇女月经愆期,经色紫暗夹血块。香紫暗苔白,脉沉迟涩。病机分析:血寒证以局部疼痛喜暖,肤色紫暗为诊断要点。寒为阴邪其性凝滞,..
阅读:9700时间:2013-12-13
血热证是指脏腑火热炽盛,热迫血分所表现的证候。多由外感火热之邪,饮酒过度,过食辛辣,恼怒伤肝,房室过度等因素引起。主要临床表现:咳血、吐血、尿血、衄血,兼见心烦,口干不欲饮,身热入夜尤甚,舌红绛,脉数。妇女可见月经先期,量多。总之,以出血和伴见热象为诊断要点。病机分析:脏腑火..
阅读:9343时间:2013-12-13
凡离开经脉的血液不能及时排出和消散,而停留于体内,或血液运行不畅,瘀积于经脉或脏腑组织器官之内的均称为瘀血。由瘀血内阻而引起的病证,称为血瘀证。引起血瘀的原因有寒凝、气滞、气虚、外伤等。主要临床表现:疼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常在夜间加剧。肿块在体表者,色呈青紫;在腹内..
阅读:9322时间:2013-12-13
血虚证是指血液亏虚、脏腑百脉失养,所表现的全身虚弱性的证候。形成血虚证的原因很多,有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脾胃虚弱,生化乏源;或各种急性出血;或久病不愈,伤气耗血;或思虑过度,暗耗阴血;或瘀血阻络,新血不生;或肠道寄生虫等等。主要临床表现:面色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爪甲苍..
阅读:9308时间:2013-12-13
血行脉中,内流脏腑,外至肌肤,无处不到,血对全身各组织器官起营养、滋润的作用。如果外邪侵袭,脏腑失调,使血的生理功能失常,就会出现寒热虚实的变化。根据临床表现,可概括为血虚、血瘀、血热、血寒四种。 ..
阅读:9336时间:2013-12-13
气随血脱证是指大量出血所引起的气脱证候。常常由于肝、胃、肺等脏腑素有瘤疾以致脉道突然破裂大出血引起,或者由于外伤,妇女崩中,产后大出血等所致。主要临床表现:大出血时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甚至昏厥,舌淡,脉微欲绝,或芤,或浮大而散。病机分析:本证以大出血时突然出..
阅读:9322时间:2013-12-13
本证是里热炽盛,肠胃有实热之邪结聚所致的病症。辨证注意点:本证为里实热证,抓住主要临床表现,尤以日哺潮热,大便不通为主要见症。阳明病为邪正斗争最激烈的阶段,随着病程的进展,若正气出现不足,病邪亦逐步消退,可向少阳病发展。 ..
阅读:9287时间:2013-12-13
本证是热邪伤阴,阴虚火旺所致的病证。主要临床表现:心烦,心悸,不得卧或失眠,脉细数,或发热日轻夜重,咽干口燥,欲饮水,舌红或绿,苔少或剥或光。病机分析:本证以热邪伤阴,阴虚火旺为特征。热邪伤阴,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则心烦,心悸,不得卧或失眠;热邪深入营分,则发热日轻夜重;热邪..
阅读:9322时间:2013-12-13
太阴病太阴病证是三阴病中较轻的证型,寒湿之邪侵袭人里,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胃,正气已有不足,主要临床表现是下利,腹痛,呕吐,脉弱。可由三阳病发展而来,也可一开始即表现为太阴病。主要临床表现:下利,泻下物多为清稀,可呈水样,也可见白色粘液,腹胀腹痛呈间歇性,喜温喜按,纳差,恶心呕吐..
阅读:9329时间:2013-12-13
本证是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所致的病证。主要临床表现:精神萎靡,四肢厥冷,下利清谷,无热恶寒,蜷卧,面色苍白,小便清长,脉微细,舌淡,苔白。病机分析:本证以阳虚阴寒内盛为特征。阳气虚衰,阴寒之邪内盛,心神不振,则精神萎靡,蜷卧;阳气虚,温煦功能减弱,不能温养四肢肌肤,则四肢厥冷,..
阅读:9315时间:2013-12-13
少阴病少阴病证是外感热病最危重的阶段,常由太阴病发展而来,也可由三阳病演变过来。少阴病证的病邪主要是寒邪,也可是热邪,病变部位主要在心肾,虚弱是少阴病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根据病邪性质的不同,少阴病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阅读:9336时间:2013-12-13
本证是寒热错杂汽机逆乱所致的病证。主要临床表现: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病机分析:本证以寒热错杂为特征。热邪伤津,则口渴欲饮水(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为热邪停留于上,气机不畅上逆所致;寒邪停留于下,脾胃运化失司测饥而不欲食;脾胃虚寒,蛔上入其膈,..
阅读:9189时间:2013-12-13
本证是外感热病后期阴阳胜复所致的病证。主要临床表现:手足厥冷与发热交替出现,既可以先出现手足厥冷,然后再出现发热,也可以先见发热,然后再见手足厥冷,同时伴有烦躁、脉沉等症状。病机分析:本证以阴阳胜复邪正斗争为特征。阳气虚阴邪盛则手足厥冷,阳气恢复抗邪则发热,手足厥冷与发热交替..
阅读:9427时间:2013-12-13
厥阴病厥阴病证是外感热病的最后阶段。病至厥阴阶段,邪正斗争的形势十分复杂,既可以是邪盛正衰,也可能是正胜邪退,病邪寒热夹杂,错综复杂,病变部位以肝肾为主,临床表现以寒热错杂、厥热胜复为特征。厥阴病主要可分以下几种类型。 ..
阅读:9322时间:2013-12-13
合病合病是指两阳经和散阳经同时受邪发病。常称“二阳合病”,“三阳合病”。如“太阳阳明合病”是指一开始即表现为既有太阳病的症状,又有阳明病的症状。“三阳合病”是指一开始既有太阳、阳明、少阳病的临床表现。合病强调多经病证的同时发生,通常指在..
阅读:9329时间:2013-12-13
并病是指一经症状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症状,此时两经症状同时存在,但有先后之序,常称“二阳并病”。如“太阳阳明并病”是指先有太阳病的症状,然后又见阳明病的症状,此时两病证的症状均存在。并病强调两经病证的先后出现,通常也指在三阳病范围内。 ..
阅读:9343时间:2013-12-13
两感是指一阳经与一阴经同时受邪发病。而这两经往往在经络上有表里关系。如太阳少阴两感,阳明太阴两感,少阳厥阴两感。“太少两感”证是指一开始即有太阳病与少阴病的症状。两感强调阳经与阴经同时受邪发病。 ..
阅读:9497时间:2013-12-13
气血津液辨证,就是运用脏腑学说中有关气血津液的理论,分析气、血、津液的病变,辨认其所反映的不同证候。由于气血津液都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它们的生成及运行又有赖于脏腑的功能活动。因此,在病理上脏腑发生病变,可以影响到气血津液的变化;而气血津液的病变,也必然要影响到脏腑的功能..
阅读:9336时间:2013-12-13
[常见症状] 失眠心悸,多梦而惊,心烦头晕, 目眩,善疑忌,多妄想,舌红苔少,脉细数。[病症分析]①失眠心悸,多梦而惊:血不养心,故心悸失眠而惊;心血虚,神不守舍,故多梦。②心烦头晕,目眩,多妄想,善疑忌:由于心肝血虚,虚阳扰乱心神,故见心烦;血不荣脑,故见头晕;肝血不能养目,故见..
阅读:9329时间:2013-12-13
中药调理气虚证心气虚证:其症状为心悸气短,身体虚弱,面色恍白,体倦乏力,喜出长气,自汗,舌质淡,舌体胖嫩,苔白,脉象虚弱。有心气虚证者,需益气宁心。适用中药:人参茶、代参膏。脾气虚证:其症状为食纳减少,食后腹胀,身倦无力,面色萎黄,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大便溏泻,舌质淡嫩,苔白..
阅读:9273时间:2013-12-13
血与津液,来源相似,二者均属于阴,又能相互渗透转化,所以二者的关系非常密切。1.血对津液的关系 血液的清稀部分,若渗于脉外,与营气分离,便化为有濡润作用的汗、津液。血虚时,可出现津液不足的症状,如当大出血时,脉中血少,脉外津液大量渗入脉中,以补充血量之不足,可造成脉外津液的相对..
阅读:9280时间:2013-12-13
番茄酸奶冷汤[原料]新鲜番茄2个,熟土豆1 00克,新鲜黄瓜1 00克,酸奶200克,青葱20克, 白醋5克,凉开水200毫升,小茴香末1 0克,精盐、味精各少许。[制法]第一步,将番茄、黄瓜洗净,去皮切成小丁;土豆切成小丁;青葱洗净,切成细末,备用。第二步,将番茄丁、黄瓜丁、土豆丁、青葱末、酸奶、凉..
阅读:9203时间:2013-12-13
气属阳,津液属阴。气与津液的关系和气与血的关系极其相似。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有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和气的气化、温煦、推动和固摄作用。气在体内的存在及其运动变化,既依附于血,也依附于津液,两者生理上密切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1.气对津液的作用(1)气能生津:气是津液生成的物质基..
阅读:9231时间:2013-12-13
精亏火旺 多由于房事过度,使前列腺、精囊经常处于充血状态而不能缓解,或频繁的射精动作可能损伤微血管而导致出血。可口服知柏地黄丸,每次6~9克,每日2次,同时每次佐以琥珀3克冲服。 气阴两虚 若血精患者同时伴有形体消瘦、自汗盗汗、面颊潮红等,治疗宜兼补肺肾,可给予麦味地黄丸,每次6~..
阅读:9343时间:2013-12-13
一说起气血,一般人都觉得是很玄的东西。中医认为,一个人健康的标准就是气血充足。人体的脏器就如同人一样,吃得饱了,干起活来才有劲。而血就是脏器的“饭”。1、看眼睛:看眼睛实际上是看眼白的颜色,俗话说“人老珠黄”,其实指的就是眼白的颜色变得混浊、发黄,有血丝,这..
阅读:9287时间:2013-12-13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津液,是人体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产物,也是这些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血,基本上是指血液;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从气、血、津液的..
阅读:9287时间:2013-12-13
本证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膀胱的病证。主要临床表现:恶寒,发热,鼻塞,鼻衄,头痛,目痛,项背、腰、臀部及下肢后侧疼痛,足小趾麻木不用,少腹胀满,小便不利,遗尿。病机分析: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外邪侵袭,本经受邪,则恶寒,发热,鼻塞,鼻衄;膀胱经之脉上额交巅络脑,邪..
阅读:9371时间:2013-12-13
本证是手太阳小肠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小肠的病证。主要临床表现: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颈项转侧不利,肩似拔,臑似折,少腹胀痛,尿频,泄泻或便秘。病机分析:手太阳小肠经之支脉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外眦入耳中,本经病则经气不利,故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颈项转侧不利;手太阳..
阅读:9294时间:2013-12-13
本证是手少阴心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心的病证。主要临床表现:咽干,渴而欲饮,胁痛,手臂内侧疼痛,掌中热痛,心痛,心悸,失眠,神志失常。病机分析:手少阴心经支脉从心系上夹于咽部,心经有热则咽干;阴液耗伤则渴而欲饮;心之经脉出于腋下,故胁痛;心经循臂臑内侧入掌内后廉,心经有邪,经气..
阅读:9343时间:2013-12-13
本证是足大阴脾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脾的病证。主要临床表现:舌本强痛,食则呕,胃院痛,腹胀善噫,身重乏力,活动不利,股膝内肿胀厥冷,足大趾麻木,活动欠佳,食不下,烦心,大便溏薄,或泄泻,水肿,黄疸。病机分析:脾经之脉连干舌本,病则舌本强痛;脾病及胃,胃气上道则呕;气机阻滞,则胃..
阅读:9357时间:2013-12-13
本证是足阳明胃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胃的病证。主要临床表现:发热身前为甚,咽喉肿痛,鼻衄,齿痛,口眼歪斜,胸腹及下肢外侧疼痛,足背痛,足中趾麻木,活动不利,胃皖痛,呕吐,消谷善饥,腹胀满,水肿,惊惕,发狂。病机分析:阳明之经行于身前,阳明气盛故发热身前为甚;阳明经脉起于耳之交钕..
阅读:9336时间:2013-12-13
本证是手阳明大肠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大肠的病证。主要临床表现:齿痛,咽喉肿痛,鼻衄,流清涕,颈肿,口干,肩前及上肢伸侧前缘疼痛,大指次指疼痛,麻木,屈伸不利,腹痛,肠鸣,大便泄泻或大便秘结。病机分析:手阳明大肠经支脉从缺盆上颈贯颊入齿中,上夹鼻孔,大肠经受邪,经气不利测齿痛,..
阅读:9210时间:2013-12-13
本证是手太阴肺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肺的病证。主要临床表现:发热,恶寒,或汗出中风,肩背痛寒,缺盆中痛,肺胀,咳喘,胸部胀满,心烦,小便数而少,少气不足以息,手足心热。病机分析:风寒之邪侵袭体表,肺主皮毛,卫阳被遏,卫气抗邪,则发热恶寒;风性疏泄,营不内守,则汗出;寒邪侵袭,肺..
阅读:9196时间:2013-12-13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