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常识 >> 中医保健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三焦辨证,是外感温热病辨证纲领之一,为清代医家吴鞠通所倡导。它是根据《内经》关于三焦所属部位的概念,大体将人体躯干所隶属的脏器,划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从咽喉至胸隔属上焦;脘腹属中焦;下腹及二阴属下焦,并在《伤寒论》六经分证和叶天士卫气营血分证的基础上,结合温病的传变规律特..
阅读:9238时间:2013-12-13
三焦辨证是清代医家吴瑭(吴鞠通)在《内经》及叶桂等医家论述的基础上,根据外感温热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的一种辨证方法。三焦辨证根据温热之邪侵犯人体,导致三焦所属脏腑经络产生病理变化所出现的临床表现,把外威温热病的一般过程,划分为三个深浅不同而互有联系的阶段。如上焦病证是温..
阅读:9105时间:2013-12-13
中医根据温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症状变化的特点,以上焦、中焦、下焦为纲,对温病过程中的各种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和概括,以区分病程阶段、识别病情传变、明确病变部位、归纳证候类型、分析病机特点、确立治疗原则并推测预后转归的辨证方法。三焦辨证的创立,使温病辨证在前人基础上又有了近..
阅读:9098时间:2013-12-13
上焦病证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外感温热病的初期常表现为肺卫症状,属手太阴肺经。具传变有二, 顺传则发展为中焦病证,逆传则出现心包证。上焦病证主要是指温邪侵犯肺经及逆传心包的证候,也包括头面、胸胁等的病证。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口微渴,咳嗽,咽红肿痛,苔薄白,舌..
阅读:9112时间:2013-12-13
中焦病证温热之邪由上焦传入中焦,出现足阳明胃、足太阴脾、手阳明大肠病变者为中焦病证。脾胃同处中焦,胃为阳土,脾为阴土,胃主燥以降为安,脾主湿得升则健。中焦病证常表现为阳明的燥化与太阴的湿化。主要临床表现:发热不恶寒,反恶热,日晡益甚,面目俱赤,呼吸气粗,腹满胀痛,便秘,口干咽..
阅读:9105时间:2013-12-13
下焦病证温热之邪侵袭到下焦,出现足厥阴肝,足少阴肾等病变者为下焦病证。肝肾同源,同处下焦,温热之邪劫灼下焦,常表现为肝肾阴伤的证候。主要临床表现:身热面赤,手足心热甚于手背,或夜热早凉,口干,舌燥,神倦,脉虚大;或手足蠕动,心中憺憺大动,舌降苔少,脉虚。病机分析:温热之邪深入..
阅读:9112时间:2013-12-13
三焦病证的传变三焦病证是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的三个不同阶段,临床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也有一般的传变规律。早期常表现为上焦病证,传变多由手太阴肺经开始,进而传入中焦及下焦,这种传变途径称之为顺传。若病邪重,病人体质弱也可逆传心包。有的也可经积极治疗转愈而不传。有的发病即见中焦病..
阅读:9189时间:2013-12-13
三焦辨证【上焦病证】 【中焦病证】 【下焦病证】 【三焦病证的传变】三焦辨证是清代医家吴瑭(吴鞠通)在《内经》及叶桂等医家论述的基础上,根据外感温热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的一种辨证方法。三焦辨证根据温热之邪侵犯人体,导致三焦所属脏腑经络产生病理变化所出现的临床表现,把外威温热..
阅读:9105时间:2013-12-13
【辨证论治】主症: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天冷或受寒易发,面色青晦,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病机概要: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治法: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阅读:9112时间:2013-12-13
1.普通型(卫气同病)【特点】 本型处于疾病早期阶段,全身症状不明显,应注意皮疹、疱疹等体征,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证候】 发热、微恶风、咽痛、咳嗽、流涕等;口内疱疹、溃疡,手足掌心瘸疹;舌红,苔薄黄腻,脉浮滑数。【治法】 清热解毒,化湿透邪。【主方】 银翘散合甘露消毒丹加..
阅读:9189时间:2013-12-13
1.常证(1)邪犯少阳【证候】 轻微发热恶寒,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咀嚼不便,或伴头痛,咽痛,纳少,舌红,苔薄白或淡黄,脉浮数。【辨证】 邪犯少阳,温毒在表。风温邪毒从口鼻而人,邪郁肌表,故有发热恶寒、咽痛;足少阳胆经绕耳而行,邪郁少阳经脉,与气血相搏,凝滞耳下腮部,故腮部肿..
阅读:9252时间:2013-12-13
1.邪伤肺卫【证候】 发热轻微,或无发热,鼻塞流涕,伴有喷嚏及咳嗽,1-2日皮肤出疹,疹色红润,疱浆清亮,根盘红晕不明显,点粒稀疏,此起彼伏,以躯干为多,舌苔薄白,脉浮数。【辨证】 时行邪毒,伤于肺卫。邪毒由口鼻而入。郁于肺卫,故发热、咳嗽、流涕、喷嚏等;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正气抗..
阅读:9105时间:2013-12-13
1.邪犯肺卫【证候】 发热恶风,喷嚏流涕,轻微咳嗽,精神疲倦,饮食欠佳,皮疹先起于头面、躯干,随即遍及四肢,分布均匀,疹点稀疏细小,疹色淡红,一般2-3日渐见消退,肌肤轻度瘙痒,耳后王枕部署核肿大触痛,舌质偏红,舌苔薄白,或见薄黄,脉象浮数。【辨证】 本证起病较急,以低热、疹点稀疏..
阅读:9126时间:2013-12-13
气血两虚证是指既有气虚之象,又有血虚之症的证候。多由久病不愈,耗伤气血,或先有血虚无以化气所致。主要临床表现:面色淡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或有自汗,心悸失眠,舌质淡嫩,脉细弱。病机分析:本证以气虚证与血虚证并见为诊断依据。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自汗,脉弱等是气..
阅读:9112时间:2013-12-13
气不摄血证,又称气虚失血证,是指气虚不能统血而见失血的证候,也是气虚与失血并见的证候。多由久病、劳倦、脾虚等导致气虚,气虚不能统摄血液的运行,导致血溢脉外;或由于慢性失血,气随血耗,转而气虚不能摄血所致。主要临床表现:吐血,便血,崩漏,皮下瘀斑,气短,倦怠乏力,面色白而无华,..
阅读:9119时间:2013-12-13
气虚血瘀证是指既有气虚之象,同时又兼有血瘀病证。多由久病气虚,运血无力而渐致瘀血内停所致。主要临床表现:身倦无力,少气懒言,面色淡白或晦滞,胸胁部常见固定痛处,疼痛如刺,痛处不移而拒按,舌淡暗或见瘀斑,脉象沉涩。病机分析:本证属虚中夹实,以气虚与血瘀证候同时并见为特点。由于各..
阅读:9119时间:2013-12-13
气滞血瘀证,是气机郁滞而致血行瘀阻所出现的征候,多由情志不舒,或外邪侵袭引起肝气久郁不解所致。主要临床表现:胸胁胀问,走窜疼痛,急躁易怒,胁下痞块,刺痛拒按,妇女可见月经闭止,或痛经,经色紫暗有块,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脉涩。病机分析:本证以情志不舒,同时伴有胸胁胀问、刺痛,女子..
阅读:9119时间:2013-12-13
气血同病气血同病辨证是用于既有气的病证,又兼见血的病证的一种辨证方法。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和血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资生、相互为用的密切关系。两者生理上维持协调平衡;病理上,又常常互相影响,或同时发病,或互为因果。归纳起来,临床上常见的气血同病的证候,有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汽血两..
阅读:9224时间:2013-12-13
水液停聚证是指由于外感病因辨证/六淫,内伤七情,影响到肺、脾、肾对水液进行正常的输布排泄所引起的疾饮、水肿等病证。水液停聚主要表现为痰、饮、水、湿四种,湿的表现类似于病因辨证/六淫湿邪的辨证,所以在这里着重介绍水肿与痰饮。1.水肿水肿是指体内水液停聚,泛滥肌肤所引起面目、四肢、胸..
阅读:9140时间:2013-12-13
津液病津液是人体各种正常水液的总称,有滋养脏腑、润滑关节、儒养肌肤等作用。其生成、输布与排泄,主要与脾的运化,肺的通调,肾的气化功能有密切关系。津液病辨证,是分析津液病证的辨证方法。津液病证一般可概括为津液不足和水液停聚两个方面。津液的病变可以由各种病因的侵扰而导致,亦可由脏..
阅读:9119时间:2013-12-13
津液不足又称津亏、津伤。是指由于津液亏少,全身或某些脏腑组织器官失其儒润滋养作用所出现的以燥化为特征的证候,由于津液不足多从燥化,故又属内燥证的范畴。津液不足的形成,有生成不足与丧失过多两方面的原因。脾胃虚弱,运化无权,致津液生成减少,或因饮水过少、脏气虚衰,津液生成不足而形..
阅读:9133时间:2013-12-13
1.气郁化火【证候】 面红耳赤,烦躁易怒,挤眉眨眼、张口噘嘴、摇头耸肩,发作频繁,抽动有力,日出异声秽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辨证】 本证以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发作频繁,抽动有力,面红耳赤,烦躁易怒,眨眼耸肩,舌红苔黄,脉弦数等风阳妄动证候为特征。【治法..
阅读:9119时间:2013-12-13
营分证是指温热之邪,内陷心营之深重阶段,以实质损害为主要病机变化。营分证是以营热伤阴,心神被扰的病变为主,其病位在心和心包。本证的主要证候特点,是身热夜甚,舌红绛,心烦不寐或有神昏。营分证多为气分不解而内传人营者;亦有从卫分证不经气分而直人营分者,此称为“逆传心包”..
阅读:9091时间:2013-12-13
气分证是指温热病邪内入脏腑,为正盛邪实,正邪剧争,阳热炽盛的里热证。其病变范围较广泛,凡温邪不在卫分,又未传人营(血)分,皆属于气分范围。本证的主要证候特点是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温热人气分的途径,大致有两方面:一是从卫分传来;二是温热病邪直人气分。由于邪犯气分所在脏腑部位..
阅读:9189时间:2013-12-13
人以“精、气、神”充足而生机旺盛。若生气、暴怒等则气滞血瘀,进而内伤七情外伤形体,引发全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心慌气短、心悸心胸憋闷、失眠多梦健忘、焦虑烦躁、腹胀窜痛、肠鸣腹泻或便秘、恶心呕吐呃气、头晕头痛、月经不调、乳房胀痛、更年期综合征等。位于利津路长途站北侧..
阅读:9119时间:2013-12-13
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医家叶桂(叶天士)在《内经》、《伤寒论》等基础上,根据外感温热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总结出的一种辨证方法。 卫气营血辨证将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的临床表现成份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心包证等多种证候,反映了外感温热病不同阶段的不同证型,以及邪正斗争的..
阅读:9196时间:2013-12-13
中医理论中也经常提到“血”,中医的“血”和现代医学中的“血液” 是不能等同的,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一、血的生成:中医理论认为:“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血主要是由是由中焦水谷之精微物质加上营气在心、肺中化生而成。二、血的生理功..
阅读:9210时间:2013-12-13
中医认为,津血同源,因为血和津液都是由水谷精气所化生而来的,全身组织中的津液渗于脉中即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而血液如渗出脉外,则成为津液。血和津液同为液体,均以营养、滋润为主要功能,故二者同属于阴。病理上,血液和津液相互影响。例如失血过多,津液便渗入脉中补充血液之不足,由此也会..
阅读:9217时间:2013-12-13
气,从广义来说,是一个哲学概念,是指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现象,都是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中国医学自然接受了这一唯物主义观点,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且主要通过脏腑组织机能活动来反映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从现代考虑,人体之气无非是指新陈..
阅读:9203时间:2013-12-13
1.血的生成血液生成的主要成分来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营气、津液等,《灵枢。决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面赤,是谓血”。《灵枢。邪客》:“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都是强调营气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灵枢。营卫生会》:“中焦..
阅读:12136时间:2013-12-13
营气从现代分析,营气即营养物质,是指人体必需的各种物质,包括蛋白质、氨基酸、糖类、脂类、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是由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营气分布于血脉之中,随血液循环营运于全身。《素问。痹论》:“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
阅读:12045时间:2013-12-13
气分证是指温热病邪由卫人气,邪正斗争激烈,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病证。是外感温热病的中期,属里热实证。气分证因病邪性质不同及侵袭脏腑的不同,可有不同证型。主要临床表现: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心烦,汗出,口渴,舌红,苔黄,脉数。着热扰胸隔,表现为心烦懊(忄农),卧起不安;若热壅于肺,表..
阅读:9231时间:2013-12-13
卫分证是外感温热病的初期,温热之邪侵袭卫表。肺主气属卫,与皮毛相表里,外邪上受,首先犯肺,肺气失宣,卫气被遏,出现一系列卫表症状,为表热实证。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无汗或少汗,头痛,身痛,咳嗽,咽红肿痛,舌边尖红,脉浮数。病机分析:本证以温热之邪侵袭,卫表受邪..
阅读:10372时间:2013-12-13
气血津液辨证,是运用脏腑学说中气血津液的理论,分析气、血、津液所反映的各科病证的一种辨证诊病方法。 由于气血津液都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它们的生成及运行又有赖于脏腑的功能活动。因此,在病理上,脏腑发生病变,可以影响到气血津液的变化;而气血津液的病变,也必然要影响到脏腑的..
阅读:10330时间:2013-12-13
气血失调,是指气或血的亏损和各自的生理功能异常,以及气血之间互根互用的关系失调等病理变化。气的失常主要包括气的生化不足、耗损过多或气的某些功能减退所导致的,及气的运动失常,即,形成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或气脱等病理状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为血的生化不 足或耗伤太过,或血的..
阅读:12087时间:2013-12-13
气属阳,血属阴,气的功能以推动、温煦为主,血的功能以营养、滋润为主。气血之间存在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的关系。气为血帅指的是气能生血、气能行血及气能统血三个方面。气能生血:血的化生过程离不开气化。无论是饮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水谷精微转化成营气和津液、营气和津液转化成血液的过程,..
阅读:10351时间:2013-12-13
气与津液的关系同气与血的关系很相似,主要表现在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和津能载气四个方面。气能生津:津液来自于摄入的饮食物,而饮食物化生津液则依赖于脾胃之气。因此可以说,气是津液化生的动力。如果气虚,脾胃功能减弱,则可见津液不足之证。气能行津:津液在体内的输布和排泄依赖于..
阅读:10001时间:2013-12-13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津液,是人体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产物,也是这些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血,基本上是指血液;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从气、血、津液的相..
阅读:12339时间:2013-12-13
气、血、津液三者的性状及其生理功能虽各有自己的特点,但均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三者的组成均离不开脾胃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三者的生理功能,又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因此,无论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气、血、津液之间均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气和津液的..
阅读:9147时间:2013-12-13
气血失调,是指气或血的亏损和各自的生理功能异常,以及气血之间互根互用的关系失调等病理变化。气的失常主要包括气的生化不足、耗损过多或气的某些功能减退及气的运动失常,即形成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或气脱等病理状态。,血的失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为血的生化不足或耗伤太过,或血的濡养..
阅读:9245时间:2013-12-13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