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时令养生 >> 冬季养生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冬季,零食
2016-10-29阅读:9609 学员编辑 收藏

文章目录

一、冬季吃什么零食好
二、冬季最不能吃的三种类型食物
三、冬季如何养生

冬季吃什么零食好

1、冬季吃红枣好吃又滋补

红枣营养丰富,在抽屉里放上一两包红枣,好吃又滋补,是一款不错的休闲小吃,同时也是不少白领上班族的首选。疲劳时人们爱吃甜食,升糖指数较低的红枣是很好的选择,不会导致血糖猛升。红枣可与坚果一起食用,以增强饱腹感。

红枣虽好,但吃多了会胀气,因此应注意控制食量。对于那些湿热比较重、舌苔比较黄的人以及牙病患者来说,则最好少吃。

冬季吃什么零食好

2、冬季吃红薯有助于抵抗寒冷

红薯富含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以及钾、镁等多种营养素。天冷时,喝一碗刚出锅的红薯粥或吃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都有助于抵抗寒冷。

虽然人们习惯吃烤红薯,但实际上,蒸红薯才是更健康的选择,不仅能减少营养的流失,还能减少因烤制而生成的有害物质。

3、冬季吃蓝莓干增进视力

秋冬季节是宝宝最容易缺维生素的时候,不妨给孩子来点蓝莓干。蓝莓干不仅含有维生素,还含有大量的花青素,可促进预防重度近视,增进视力。

4、冬季吃核桃滋养血脉

核桃对各年龄段的人都有滋补养生的功效,儿童常吃有利于生长发育、增强记忆、保护视力,青年人常吃可使身体健美、肌肤光润。冬季常吃核桃不仅能滋养血脉、增进食欲、乌黑须发,还能医治性功能减退、神经衰弱、记忆力衰退等疾患。

5、冬季吃山楂健胃消食

山楂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特别是解脂酶能促进脂肪类食物的消化,健胃消食,有助于调控血脂。山楂制品,如糖葫芦、山楂糕、山楂片、果丹皮等,不仅酸甜可口,同样有健胃消食的作用。吃山楂要适量,如果吃得太多,容易导致胃酸分泌过多。

冬季最不能吃的三种类型食物

不要滥吃加工食品

冬季饮食不应以口感而决定,也不应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饮食的合理性很重要,特别是少吃加工过的食物。薯片是最易使人“增肥”的一种食物,紧随其后的是马铃薯制品、含糖饮料、未加工的肉、加工过的肉。体重减轻或长年保持稳定的研究对象较少食用加工食品。所以,不要吃太多加工食品。

冬季吃什么零食好

不吃油炸类

对于经过高温热油炸过的食物应远离,尤其是老年人更应不吃油炸的食品这是冬季饮食应注意哪些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摄入淀粉、糖、脂肪和胆固醇过多,消化时间长,并易使血液过久地沉积于消化系统。不但不利于减肥美容滋润,更加不利于健康。

不能暴饮暴食

很显然,冬季虽然应多吃补品多吃有营养的食物,但是不应过多食用,尤其不能一次吃到撑肚子为止。一味依赖食物御寒,过多地食用高热能、高脂肪的食物和酒类等,会造成和加重心血管病。 超量摄入蛋白质 还会造成钙流失科学的做法是“宁可锅中存放,不让肚子饱胀”,剩饭占着锅没关系,把身体搞坏可就划不来了。

冬季如何养生

1、生活规律,起居有常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载: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睡以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迟起以养奶气,日出而做,以避严寒,求温暖。衣着要暖和、宽松、柔软。脚要保暖,睡前用温水洗脚,并搓脚心100-200次,以补肾健脑。总之,冬季宜养藏为本,强肾助阴,以顺应自然。御寒健身。

冬季吃什么零食好

2、饮食调摄,科学合理

冬季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因为肾主咸味,心主苦味,咸能胜苦,故以补心气、固肾气。饮食宜温热,但不可过热。忌食生冷和粘硬食物,以防损伤脾胃。民谚云: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饱食。因此,早上可煨生姜服少许,以驱风御寒。还要注意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的摄取,适量食胡萝卜、油菜、菠菜、绿豆芽、枣、核桃仁等。所谓:“药补不如食补”。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中医素有食补不如气补之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气补或动一动就是运动。冬季昼短夜长,阳光微弱,应多在室外锻炼,以补阳光照射不足。在冷空气中活动可增强神经调节机能,提高造血功能和抵抗力,但锻炼不宜出大汗,以防感冒。避免在大风、大雾、雨雪等恶劣天气中锻炼。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