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四气调神论篇》记载:“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忧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祛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令阳气潜藏于内,阴精固守充盛,是“养精蓄锐”的大好时机,冬季的养生之道又称为“养藏之道”。
一、多晒太阳气候严寒的冬季,阳光对人体健康显得特别重要。寒冷容易伤人身的阳气,而阳光则给人以温暖,使人阳气畅达,气血流通,周身和畅。特别是周岁以内的婴儿,如果在整个冬季很少晒太阳,则容易发生佝偻病,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
二、加强锻炼抵御冬寒的一个有效手段便是体育锻炼。冬季锻炼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运动量适当加大,并根据各人年龄的大小、体质的强弱,分别选择长跑、打拳等运动。
三、适当进补俗话说:“补在三九”。冬季日短夜长,气温低,人们的活动相对较少,体内的消耗也减少,睡眠足,胃口好,易于吸收和储藏养分,所以容易长身体。特别是平素阳气不足、体弱畏寒的人,在冬季里宜多吃一些暖性之品,如羊肉、狗肉、鹿肉等。
四、预防疾病冬季人身阳气潜藏于内,不少慢性病易于发作。经常关闭窗门,室内空气混浊,也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气候寒冷,又会相应发生一些寒性病症。所以,冬季常见的疾病有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关节炎、冻疮等。防治这些疾病的最好办法,还是平时加强体质和耐寒锻炼。
五、注意保暖冬天夜长,晚间冷,就寝相对可以较早。早晨天亮迟,起床也相应较迟,这就是《内经》所说的“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晨见到太阳后再开始晨间锻炼,以避霜寒之威。日间的工作安排要紧凑,午休可缩短,充分利用白昼。
六、节制性生活中医认为,肾藏精,是人的生命之本。房事不节,会损伤肾精,久而久之,便会使肾气亏损,产生精神萎靡,耳目失聪,面容憔悴,皮肤干枯等未老先衰的症状。冬季与肾脏相应,保肾固精就更值得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