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久坐成为常态,腰痛人群日益增多,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其中,大部分腰痛患者伴有小腹凸出及臀部后翘问题。女性可能认为臀部后翘形体优美而置之不理,而男性小腹凸出多由肥胖引起,也不会过多关注,以致很多人忽略了骨盆前倾这一不良体态。
骨盆前倾是指骨盆不在中立位,而是过度前倾,同时伴随明显腰椎曲线过大、小腹凸出及臀部后翘等典型特征。骨盆前倾人群容易出现下腰痛,主要表现为下背部、臀部和腰骶部疼痛不适,严重时可能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滑脱,影响人们的生活及学习。
骨盆前倾是怎么来的
骨盆前倾体态的主要特征是腰椎曲度的变化,即腰椎前凸增加。临床上,骨盆前倾包括病理性骨盆前倾和功能性骨盆前倾。病理性骨盆前倾多由椎体发育异常或畸形引起,如腰椎压缩性骨折等,而功能性骨盆前倾无病理性改变。
那么,功能性骨盆前倾体态是如何形成的呢?①久坐,屈髋肌群长期处于短缩状态,伸髋肌群处于拉伸状态,为了适应直立生活,出现代偿性骨盆前倾;②塌腰或腰枕过高等不良习惯,使骨盆长期处于前倾姿势;③女性长时间穿高跟鞋,导致骨盆长期处于代偿性前倾状态;④肥胖人群,尤其肥胖的儿童及青少年,因身体重心前移,导致骨盆代偿性前倾;⑤舞者,尤其是芭蕾舞者,因长时间踝关节跖屈,长期处于骨盆代偿性前倾姿势;⑥足弓塌陷或扁平足患者,因重心前移,导致骨盆长时间代偿性前倾。
以上原因导致髋关节前屈肌群长时间处于短缩状态,出现适应性肌肉短缩,髋关节后伸肌群长时间处于拉伸状态,出现适应性拉长并无力,造成肌肉失衡,从而导致骨盆前倾体态。
如何自我康复治疗
治疗前应明确哪些肌群缩短了,哪些肌群被拉长且无力了;骨盆前倾体态时,屈髋肌群长期处于紧张短缩状态,伸髋肌群处于拉伸拉长状态;骨盆前倾提示腰椎前凸增加;竖脊肌腰段、腰大肌、股直肌、髂肌阔筋膜张肌、缝匠肌短缩,腹直肌和伸髋肌臀中肌、臀大肌伸长无力,腘绳肌拉长并无力。明确了肌群状态后,治疗起来就变得相对简单了,把缩短的肌群拉长,把拉长无力的肌群训练有力并处于短缩位置就可以了。下面介绍具体训练方法。
髂腰肌牵伸(图1)
患者仰卧于床上,一侧下肢屈膝屈髋,双手环抱固定,另一侧下肢置于床边缘外侧,利用下肢自身重力牵伸髂腰肌,保持10~15秒,放松休息5~10秒,进行下一次训练,每组10次。
注意事项:牵伸前先收腹,避免代偿性腰椎伸展。
图1
跪位髂腰肌牵伸(图2)
患者牵伸侧膝关节跪于瑜伽垫上,另一侧下肢屈膝屈髋90°,足部着地,一手扶于膝部以固定;牵伸侧手置于臀部;上半身伸展进行髂腰肌自我牵伸,感到下腹部绷紧时,继续保持10~15秒,放松休息5~10秒,进行下一次训练,每组10次。
注意事项:牵伸时,腰部保持平直,避免腰椎过度代偿伸展,应保持骨盆后倾位伸展。
图2
俯卧位股直肌牵伸(图3)
患者俯卧于瑜伽垫上,牵伸侧膝关节前方放置泡沫砖或枕头,牵伸侧膝关节屈曲至最大角度,牵伸侧手握踝部向头侧用力牵伸,感到大腿前侧肌肉绷紧时,保持10~15秒,放松休息5~10秒,进行下一次训练,每组10次。
注意事项:腰部或膝关节有病变时避免此动作牵伸,同时应避免出现臀部后翘情况,以防止代偿。
图3
坐位竖脊肌牵伸(图4)
患者坐于泡沫砖上,屈髋,上半身前倾,双上肢抱膝,腰部尽量前屈,每次坚持10~15秒,放松休息5~10秒,进行下一次训练,每组10次。
注意事项:腰部及髋部有病变时避免此动作。
图4
仰卧位竖脊肌牵伸(图5)
患者仰卧于瑜伽垫上,双下肢屈膝屈髋至最大角度;双上肢抱膝,双手向头侧用力,并使臀部轻轻抬起,腰部触及治疗床床面,保持10~15秒,放松休息 5~10秒,进行下一次训练,每组10次。
注意事项:髋关节或膝关节有病变时避免此动作牵伸。
图5
膝手跪位臀肌训练
膝手跪位于瑜伽垫上,双手间距、双膝间距与肩同宽,收下颌、收腹保持脊柱平直,一侧臀部发力抬起下肢,使下肢伸直并与脊柱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保持10~15秒,放松休息5~10秒,然后行对侧训练,每侧10次为1组(图6)。
注意事项:避免训练过程中脊柱及骨盆左右倾斜。
若此训练完成较容易,可将对侧上肢水平前伸(图7)或训练侧膝关节屈曲90°进行训练(图8),以增加难度。
图6
图7
图8
俯卧位臀肌肌力训练
患者俯卧于瑜伽垫上,双上肢自然伸直放置于体侧,双下肢自然伸直,一侧臀部发力抬起下肢,高度为5~10厘米,坚持10~15秒,放松休息5~10秒,进行对侧训练,每侧10次为1组(图9)。
注意事项:避免代偿腰椎伸展,训练过程中保持腰椎平直,必要时腹部可垫薄枕,也可双侧同时训练(图10)。
图9
图10
仰卧位上腹肌肌力训练(图11)
患者仰卧于瑜伽垫上,屈膝屈髋,双足着地,双手交叉互握置于枕后,腹部发力,将上半身抬离瑜伽垫,高度为10~20厘米,坚持10~15秒,放松休息5~10秒,进行下一次训练,每组10次。
图11
仰卧位下腹肌肌力训练
患者仰卧于瑜伽垫上,双上肢自然伸直放置于体侧,双下肢自然伸直,将一侧下肢抬离瑜伽垫,高度为3~5厘米,坚持10~15秒,放松休息5~10秒,进行对侧训练,每侧10次为1组(图12)。
注意事项:避免训练过程中憋气,可双侧同时训练以提高难度(图13)。
图12
图13
腘绳肌肌力训练
患者俯卧于瑜伽垫上,双上肢自然伸直放置于体侧,双下肢自然伸直,选择1~2千克沙袋固定于一侧踝部,屈曲膝关节30°~45°(图14),坚持10~15秒,放松休息5~10秒,然后屈曲膝关节45°~60°(图15),坚持10~15秒,放松休息5~10秒,再行对侧训练,每侧10次为1组。
注意事项:避免代偿腰椎伸展及臀部上抬,训练过程中保持腰椎平直。
图14
图15
臀中肌肌力训练
患者侧卧于瑜伽垫上,上侧上肢自然伸直放置于体侧,下侧上肢略前伸,双下肢自然伸直,选择1~2千克沙袋固定于上侧下肢踝部,外展髋关节15°~30 °(图16),坚持10~15秒,放松休息5~10秒,然后外展髋关节30°~60°(图17),坚持10~15秒,放松休息5~10秒,再进行对侧训练,每侧10次为1组。
注意事项:训练时保持脊柱平直,并保持骨盆与地面垂直。
图16
图17
仰卧位骨盆后倾训练
患者仰卧于瑜伽垫上,双上肢自然放置于体侧,双下肢屈膝屈髋,双足置于床面(图18);患者收紧腹部,使腰椎贴向床面(图19),保持10~15秒,放松休息5~10秒,进行下一次训练,每组10次。
图18
图19
站立位骨盆后倾训练(图20)
患者后背贴墙站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足间距与肩同宽站立;患者收腹,如裤子拉链向上拉紧的感觉,同时臀部肌肉收紧并下肢稍外旋,使腰尽量贴向墙壁,保持10~15秒,放松休息5~10秒,进行下一次训练,每组10次。
图20
臀桥训练(图21)
患者俯卧于瑜伽垫上,双上肢自然伸直放置体侧,屈髋,屈膝90°,双足着地,臀部发力抬起骨盆,使脊柱、骨盆及大腿保持一个平面,坚持10~15秒,放松休息5~10秒,进行下一次训练,每组10次。
注意事项:避免颈部垫枕。
图21
上述方法每天进行2组或3组,一般2~3周起效,病程长的效果较慢;经过4~8周自我康复,大部分骨盆前倾会好转。若训练4~8周无变化,建议去医院系统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若上述动作训练时,出现头晕、头痛、腰背部疼痛等不适症状,提示患者不适合这些动作训练,一般休息后可自行缓解。同时注意无论站立还是坐位,都要保持腰椎平直的姿势,避免可能加剧腰椎前凸的姿势,如过度放松的站立姿势,尤其肥胖导致腹部前挺者,女性避免穿鞋跟过高的高跟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