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艾灸什么穴位补肾阳
1、神阙穴
灸此穴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复苏固脱之养生功效。常灸神阙穴,可起到强壮体质、延年益寿作用。
2、气海穴
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在肚脐下1.5寸。气海和关元穴在人体下腹部,共同保护着生殖系统。下腹部是女性子宫、男性精囊藏身之处,都是极其重要部位。古人说“气海一穴暖全身”,强调该穴保健养生作用。因此,此穴必灸。
3、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具有气血双补作用,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足三里,又被认为是男性养生第一大穴,能够调理脾胃、补中益气、补肾壮阳,对治疗男性勃起不坚、早泄、脾胃虚弱等症有帮助。
4、三阴交
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该穴调节肝、脾、肾三个脏器的生理功能。因此经常艾灸此穴对肝、脾、肾有保健作用。
5、涌泉穴
黄帝内经》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在人体足底,位于足前部凹陷处,为全身腧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艾灸此养生穴位,具有很好的补肾强体功效。
艾灸方法:将艾条点燃后,在距穴位约3cm处施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觉,即固定不动,可随热感而随时调整距离。每次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稍有红晕为度,隔日或3日1次,每月10次。
需注意的是,艾灸时,避免烧伤皮肤,同时将末燃尽的艾条熄灭。另外,皮肤有破损时,应禁灸。
二、为什么艾灸可以补肾
肾阳不足是肾虚的一个主要方面。肾阳又称为元阳,为全身之真阳,是五脏六腑阳气活动的动力,一身阳气之根本,如《黄帝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张景岳所说“凡通体之温者,阳气也;一生之活者,阳气也。五官五脏之神明不测者,阳气也”。人体其他的阳气如心阳、脾阳、卫阳均以肾阳为根本。卫外之阳气充足,则肌腠固密,营卫调和,可防御外邪之侵袭;脾阳健壮,就可运化精微,营养全身;心主一身之阳,心阳充足,则如万物被泽阳光,气血百脉通畅。所以肾阳是生命之本,五脏阳气之根,即“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故阳气与人的衰老和疾病的发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阳精若壮千年寿”,“阳精若在必能生”此之谓也。也就是说,人之所以有疾病、衰老,其主要原因就是阳气虚衰,而养生灸的主要作用,就是培补阳气,益其真阴。所以,能够起到防病治病、抗衰老作用,使人之寿命延长。
艾草本身具有温经散寒之功,艾炷连续燃烧,使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经络,又因经络和脏腑相互联系、络属之关系,致使通达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循环全身。所选穴位如三阴交、足三里皆为肝、脾、肾经合穴,气海、关元、神阙为任脉之腧穴,同时也是脏腑的募穴。特别是关元穴,是足三阴与任脉之会,又居下焦,真阴真阳关锁于此。
使用灸法,正如《针灸大成》所说:“艾炷又加杂药而成,其药多为温热芳香之辈,药有五味五气,内合五脏,气味择经而行,各归其所,其补阳主力更著。”因此,常灸关元、气海等,可以起到温补肾阳的效果。
三、补肾阳的中药
1、杜仲
杜仲是补肾的良药,能缓解腰膝酸软、疲倦遗精的症状。杜仲是杜仲树的树皮,《本草经集注》里记载,在选择杜仲时可以把它折断,里面有像棉纤维一样的白丝,就是质量较好的杜仲。
杜仲几乎无味,只有一些微苦,每天将其用沸水泡着喝不仅特别适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还能达到补肾理气的作用。杜仲无毒,因此用量多少并没有特别的讲究,每天泡个八九克就行。除杜仲外,还可以适量抓一小把枸杞和桑葚泡在一起。枸杞滋补肝肾,养肝明目,补虚生精;而桑葚性味甘寒,具有补肝益肾、养心益智的功效。
2、枸杞
《本草纲目》记载:“枸杞,补肾生精,养肝,明目,坚精骨,去疲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令人长寿。”中医常常用它来治疗肝肾阴亏、腰漆酸软、头晕、健忘、目眩、头晕多泪、消渴、遗精等病症。《本草经疏》认为:“枸杞子,润而滋补,专于补肾、润肺、生津、益气,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
用枸杞子泡水或煲汤时,其中的药效并不能完全发挥出来。由于受水温、浸泡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枸杞子中只有部分药用成分能释放到水或汤中。直接用嘴嚼,对枸杞子中营养成分的吸收会更加充分,更有利于发挥枸杞的保健效果。但嚼服枸杞子时要注意,在吃的数量上最好减半,否则容易滋补过度。最适合吃枸杞的是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