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亦称“小儿按摩”,是在中医儿科学和中医推拿学的基本理论指导下,根据小儿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在小儿体表特定的穴位或部位施以手法,以防病、治病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物理疗法),还具有益智、增进食欲、助长、增强免疫功能等保健作用。此法适用于从新生儿~14岁的儿童。一般以3岁为界,手法略有不同。
小儿稚阳之体,自身抗病、调节能力差,发病容易,传变迅速。但小儿毕竟单纯,病因大多是寒温失调,饮食失节,发育异常或疠气所伤,几乎没有七情六欲,临床病种也比较单一。小儿脏气清灵,随拨随应,虽然脏腑柔弱,但气血反应灵敏,脏腑发育、再生、修复能力强,只要调护得宜,一般恢复都较快。
据明代《小儿按摩经》等中医典籍记载,“凡身热重者,但捞明月,或揉涌泉,引热下行”,“凡身凉重者,揉外劳、板门穴,揉二扇门,推三关”。寒温失调,感冒、发热、中暑、咳嗽、哮喘;饮食不节,呕吐、泄泻、呃逆、胃痛、腹痛、厌食、脱肛、虫证、积聚、疳证。推拿以手法直接操作,通过穴位补泻,能调节胃肠蠕动,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促进淋巴回流,加速消化液和各种酶类、抗体的分泌,促使炎症消散,利于组织修复。
小儿推拿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具体表现为:
穴位与经络的治疗功能,已被现代临床医学所证实。穴位即为经络上的最重要点,通过刺激穴位,就可以起到调整经络气血、阴阳平衡的作用。正气自然充足,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也就是抵抗力增强,得病的机会相应减少。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小儿推拿确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保证小儿气血充盈,饮食不偏,食欲旺盛、发育正常等。
如果小儿有病,按摩小儿身体的某一部位,通过经络的联系,使其体内相应的脏腑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小儿推拿治疗范围很广,可以对发热、感冒、咳嗽、哮喘、滞颐(流口水)、腹痛、腹泻、便秘、厌食、疳积(营养不良)、夜啼、遗尿、近视、小儿肌性斜颈等多种常见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小儿推拿对小儿强身防病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3.1、未病先防:通过按摩,小儿气血调和,经络通畅、阴阳平衡、正气充足,因此可以起到不得病、少得病的功效。
3.2、防病传变:小儿得病后传变较快,易发生危急状态,小儿推拿可以起到预防发病、防止传变以及发生危急病症的作用。
小儿推拿的确可以缓解小儿的常见病,像感冒、咳嗽、小儿腹泻、疳积、小儿肌性斜颈等,尤其对治疗小儿腹泻效果最好。小儿推拿适用于0岁到14岁的孩子,0岁到6岁效果较好。
若孩子发烧或者有炎症,只作推拿是不行的,还要配合吃消炎药,“有些孩子得了疟疾、恶性贫血等,这种情况下是不能作推拿的,这样只会延误、加重病情”。
如果想带孩子作小儿推拿,首先应前往医院确诊孩子的病症,让医生看看孩子的身体条件是否适合作推拿。如果要作推拿,也一定要到专业的推拿机构,请专业人士来作。
那种“不打针,不吃药,小儿推拿治疗百病”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家长应理性对待,不可盲目跟风。家长选择给孩子做推拿时,还应注意以下事项:首先,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有行医资格的医院或者按摩店;其次,小儿过饥或过饱均不利于按摩,小儿哭闹时要先安抚好小儿情绪再推拿,推拿时需选择避风、避强光、噪声小的地方;第三,推拿后要注意避风,忌食生冷食物。
如今,有不少家长希望自学一些简单的保健按摩动作,自己在家为孩子保健。接下来,小编为您介绍4种常见小儿推拿手法,你快来学习一下这些方法吧。
推拿分为保健和治疗两种,如果家长的目的仅为保健,也是可行的,给大家介绍了以下几种方法。
如果是小儿积食,主要推拿脾经、胃经;孩子若拉肚子,同积食所用方法差不多,只是手法有所不同:顺经为补,逆经为泄,轻柔为补,重手法为泄,积食、便秘要用泄法,拉肚子需要补法。
小儿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末节的罗纹面分别为脾经、肝经、心经、肺经和肾经。循拇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脾经。补脾经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
摩腹即是用掌面摩小儿腹部3-5分钟。摩腹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的作用。
足三里位于膝眼下3寸(相当于小儿四个手指的宽度),胫骨外旁开1寸(相当于小儿中指的宽度)。按压足三里具有健胃和胃,调中理气,通络导滞的作用。
脊柱穴位于背部的正中线,颈部到骶尾骨的连线上。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后自下而上捏脊柱穴3-5遍,即为捏脊。每捏三下将脊背提一下,即为捏三提一法。
作用:以上四个手法合称为小儿推拿保健四大法。合用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强体魄、促发育的作用。常用作于小儿日常保健推拿,尤适合身体脾胃虚弱或病后脾胃失运的宝宝。
注意事项:一般早上或饭前进行,每日1次。急性感染病期可暂时,病愈后再进行。可用滑石粉或润肤油做为介质。
循拇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脾经。
循无名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无名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肺经。补肺经有补益肺气的作用。
循小指末节罗纹面,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指末节罗纹面即为
补肾经(注意,是指根向指尖直推),300次。补肾经有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的作用。
肾顶,即小指顶端。按揉小儿小指顶端即为揉肾顶。揉肾机能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作用:以上四手合用,能达益气固表止汗之功。用于自汗、盗汗、多汗。
注意事项:自汗或多汗者,一般早上进行,盗汗可睡前1小时进行。每日一次。外感、发热时可暂停。可用滑石粉或润肤油做为介质。
用食指或中指揉脐旁开2寸(约宝宝2个手指的宽度)的位置即为揉天枢。揉天枢能疏调大肠、理气消滞。
摩腹(同上)。
用拇指或食指、中指面自上而下直推背部第四腰椎至骶尾骨端这一直线,即为推下七节骨。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
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尾椎的骨端即揉龟尾。揉龟尾能通调督脉之经气,调理大肠。
作用:四法皆有通大便之功。合用于小儿便秘。
注意事项:一般饭前时行。每日一次。可用滑石粉或润肤油做为介质。
用两手大拇指指腹自两眉中间直推至前发际,即为开天门。开天门具有疏风解表、开窍醒神、镇惊安神作用。
用两手大拇指指腹沿眉毛上缘向两侧分推至眉梢,为推坎宫。推坎宫有发汗解表、醒脑明目的作用。
用拇、中指指腹按揉两侧眉梢与目外眦之间的太阳穴,为运太阳。运太阳有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的作用。
耳后高骨位于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高骨下凹陷中。揉耳后高骨能疏风解表。
作用:四法合用,能起到疏风解表、止头痛的作且。用于风寒、风热感冒。
注意事项:外感发热时可用,次数不定,高热者每日可行2次。风寒感冒可用葱、姜水做为介质。风热感冒可用清水做介质。加强发汗、退热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