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赖之充养,是生命的根本。所以,调补脾胃的重要穴位足三里可以补益气血,扶正培元,达到保健防病、强身健体的目的。艾灸对人体机能的调整具有整体性,通过艾灸“足三里”,促进气血运行,起到温中散寒、化瘀消肿的作用,并能健脾补胃,增强正气,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发挥其防病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2、足三里又名下陵,为胃的下合穴,胃经的合穴,该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犊鼻穴)下三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 “足三里”是五输穴之一,其性属土经土穴。“合治内腑”,凡六腑之病皆可用之。由于该穴具有强壮作用,因此,从古至今养生家都把足三里穴定为强身保健穴。 古人称之为“长寿穴”。 “足三里”穴具有理脾胃、调气血、主消化、补虚弱之功效。中医有“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的说法。常灸足三里穴对人体各系统都有调理气血之功,扶正培元,平衡阴阳,祛邪防病,可使元气不衰,延年益寿。
3、历代医学典籍对足三里穴都十分重视,邪在脾胃……皆调与足三里。肚腹三里留。主腹中寒,胀满,腹中雷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胸腹中瘀血,小腹胀…伤寒热不已,热病汗不出…口苦壮热…喉痹不能言…胃气不足,脚气。主胃中寒…大便不通,心闷不已,卒心痛…水气盅毒…目不明,产妇血晕,不省人事。华佗则用足三里疗“五劳羸瘦,七伤虚乏。南北朝时刘宋医家秦承祖云其”诸病皆治。人年三十以外,若不灸三里,会气上冲目,使眼无光,盖以三里能下气也。人过四十以后,阴气渐衰,火气易于上冲,常灸此穴三五壮,可逆上逆。一论中风,但未中风时,一两月前,或三四个月前,不时足胫上发酸重麻,良久方解,此将中风之候也,便宜灸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日本古人有“莫与未灸足三里的人同行一说,”中国民间有“艾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三里常不干,是指在足三里穴行化脓灸的意思。无病长寿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寿至二百余岁。“虽然夸大其词,但问及民间许多百岁老人养生之法,皆云灸足三里。由此可见足三里穴确为祛病保健之要穴。
4、中医说,三十岁以后的人要是进行艾灸对于养生是非常有帮助的,中医说,如果艾灸却不进行艾灸足三里穴,那么艾灸养生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女性艾灸足三里面色红润,常保年轻。男人艾灸足三里,筋骨强壮,精力充沛。老人艾灸足三里,不爱生病,健康长寿。
5、艾灸调整人体的机能具有整体性,通过温热刺激足三里,促进气血运行,起到散寒驱邪、止痛、化瘀消肿的作用,并能健脾补胃,增强正气的抗邪抗病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发挥其防病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1、一般进行温和灸,操作时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足三里,约距0.5-1.0寸左右进行熏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即可,一般每侧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稍呈红晕为度,隔日施灸一次,一个月十余次左右。老年人可于每日临睡前30分钟左右施灸。还有一种方法是化脓灸,每天灸足三里穴一次,灸时采用艾条,一次约15分钟或更长时间。穴位处出现小水泡后停止艾灸,并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待水泡自行吸收。在应用化脓灸时应严格消毒,以防止感染。
2、在灸足三里的同时,可以有选择的配伍一些穴位,以便达到更理想的效果。一般强壮灸可以配伍关元,肾俞;消化系统加灸脾俞、胃俞、中脘;神经系统配伍大椎、身柱、肾俞;呼吸系统可配伍肺俞、身柱、风门。心血管系统:高血压可加风门、曲池、阳陵泉;冠心病配伍身柱、郄门、三阴交、膻中。泌尿生殖系统加肾俞、关元、三阴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