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内伤咳嗽及内外合邪之咳嗽。由于小儿为纯阳之体(生长发育迅速),脾常不足,脾虚会导致纳差,营养不良;脾失健运又会化生痰湿,使得咳嗽缠绵难愈,正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故不论哪型咳嗽,小儿推拿时都应兼顾小儿脾胃。
推拿选穴:清肺经、清肝经、补脾经、逆运内八卦各3分钟左右、擦肩背部及胸部(重点肺俞和膻中部位)擦热、搓摩胁肋15-20次,按揉丰隆穴3分钟左右(痰多可加长时间)、捏脊6-8遍。
操作方法:
1、肺经位于无名指末节螺纹面,从指根向指尖的方向直推为清肺经。
2、肝经位于食指末节罗纹面,从指根向指尖的方向直推为清肝经。
3、脾经位于拇指桡侧指端到指根的位置。沿拇指桡侧缘从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
4、内八卦位置:手掌面以掌心内劳宫为圆心,内劳宫到中指根中外1/3交界处为半径所作圆周上的八个点。从小鱼际起按顺时针排列依次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用拇指端按兑、坤、离、巽……依次推运一周,称逆运内八卦。
5、擦肩背部及胸部,用全掌横擦肩背部及胸部,以透热为度。
6、搓摩胁肋,从两腋下快搓慢移至天枢穴下。
7、丰隆穴位于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胫腓骨之间。用拇指端按揉。
8、捏脊,两手拇指和食、中指相对沿脊柱两旁,由龟尾部向大椎方向捏起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
调护方面:避免感受风邪,积极预防感冒。注意休息,咳嗽重的患儿可影响睡眠,保持室内安静,保证充足的睡眠。经常变换体位及拍打背部,以促进痰液的排出。饮食应给予易消化、清淡之食品,少食生冷、过甜、过硬之品。
敷足
1、石膏6克,枳实10克,瓜蒌12克,明矾、冰片各3克。将上述药材研成细末混合均匀,加凡士林调为糊状,外敷患儿双足心涌泉穴,每日一换,连敷5~7天。此法可清热宣肺,化痰止咳。
2、吴茱萸10克,法半夏6克。两种药材研成细末,加醋适量调为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并用棉布包好,24小时一换,连敷3~5次,伴喉间痰鸣者,可加风化硝10克,其效尤佳。此法可化痰止咳。
足浴
1、将生姜30克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盆中,待温时足浴,每次一剂,每日2~3次,每次10~30分钟,连续2~3天。此法可温肺散寒。
2、麻黄、杏仁、甘草各5克,大力子15克,石膏30克。将上述药材如上法足浴,每次15~30分钟,每日2~3次,每日一剂,连续3~5天。此法可清热宣肺,止咳化痰,适用于肺热咳嗽。
填脐
1、枯矾、皂荚各3份,牵牛子、杏仁、栀子各2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适量,取葱白1~3根捣烂,加蛋清少许,与上述药末调为稀糊状,外敷肚脐孔处,用布覆盖并用胶布贴好,每日换药一次,连续7~10天。此法可止咳化痰。
2、紫苏、防风、半夏、茯苓各4份,陈皮3份,甘草、杏仁各2份,白芥子1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适量,用清水少许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孔处,用布覆盖并用胶布贴好,每日换药一次,连续5~7天。此法可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很多因素会导致小儿出现咳嗽的症状。
1、上呼吸道感染
此时儿童的呼吸道黏膜发生了炎症,外界的干燥空气会让儿童感到很不舒服,从而诱发甚至加重儿童的咳嗽。如果父母能够湿化室内空气(如使用空气加湿器,在室内洒水等方法),就可以有效地缓解小朋友的病情。
2、支气管炎
该病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剧烈的咳嗽。应当及时就医,并按医嘱服药。注意,家长不要让儿童吃过甜或过咸的食物,这将加重他的病情。
3、咽喉炎
患有咽喉炎的儿童,往往觉得喉部很痒,于是不断咳嗽。需请医生予以治疗,家长切勿自行用药。
4、过敏性咳嗽
对于本人或亲属有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历史的儿童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对咳嗽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要尽可能早地确认导致咳嗽的原因并予以治疗,不让病情进一步发展。
5、吸入异物
如不慎吸入异物,要及时把它咳出来。切忌用手去抠,这样只会把异物推往更深的地方。如果反复咳嗽依旧不奏效,则应当立刻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