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摩腹:用手掌掌面或示中环指指腹着力,在宝宝腹部做顺时针方向环形抚摩5分钟。
2、揉天枢:用食中两指按揉宝宝肚脐两旁天枢穴100次。
3、运内八卦:用拇指螺纹面着力,在宝宝掌心四周的内八卦做环形推运50次。
4、清大肠:用右手拇指桡侧面着力,先从宝宝虎口直推至示指指尖200次。
5、清天河水200次。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间,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6、退六腑:用拇指自肘推向腕部,100~300次。
一般情况下,宝宝积食会有下列典型症状,家长不妨做个参考:
1、突起发热,没有其它明显症状,与感冒有明显区别,只是体温高,常在38—39℃之间;
2、精神正常,个别高烧时会有萎靡不振现象;
3、胃口不佳,看见食物无明显兴趣。大便干或两天无大便,腹胀鼓起,轻拍时有蹦蹦响声;
4、手脚心发热,后背和腹部较热,舌苔较厚,舌苔白腻,口中有异味,呼出的气体较热,检查扁桃体可能会有发红。
如果宝宝具有以上症状,那十有八九就是积食了。积食引起的发烧,根源是要先化积通便,排出体热。
积食一证各个年龄段都可以发病,但多发生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若是食积日久,会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很多有积食的小朋友和同龄的小朋友相比,往往个头矮。为什么宝宝更容易积食呢?主要有3个原因:1、脾胃弱。2、宝宝不能自制。3、父母不能给孩子健康饮食。
1、脾胃弱。
小儿有三不足:肺、脾、肾三脏常虚。所以小儿脾常不足。中医认为胃主要的功能是受纳食物,脾主要的功能是运化食物。当吃了过多的食物以后,脾胃不堪重负,就会导致食物堆积,不能消化,从而引发脘腹胀满等病症。
2、宝宝不能自制。
3岁以内的小儿还不具备自我控制的能力,只要见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就会停不住口,尤其是到了逢年过节,面对美味佳肴,让这些天真活泼的孩子管住自己的小嘴是很难的,此时孩子的小肚子常常吃的鼓了起来。
3、长辈不能给孩子健康饮食。
俗话说:“小儿若要四时安,常要三分饥与寒”,即小儿不生病,就不要给孩子吃的太饱、穿的太多。
这里说的长辈,包括孩子的爸爸妈妈,也包括带孩子的姥姥姥爷和爷爷奶奶。长辈往往希望孩子多吃,尤其是肉食,辛辣的食物等。吃得多了反而会造成积食。无论是哪一种食物再有营养也不能吃的太多,否则不但不能使孩子健康,反而会造成孩子“积食”,给孩子身体带来损害。
1、秘制山楂膏
方法:红糖适量(如宝宝有发热的症状,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锅小火炒化(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适量,再炒5-6分钟,闻到酸甜味即可。每顿饭后让孩子吃一点。
作用:清肺、消食。尤其是对吃肉过多引起的积食非常有效。
2、山药小米粥
方法:取干山药片100克,小米100克,白糖适量。将小米淘洗干净,与山药片一起碾碎,入锅,加水适量,熬成粥。
作用:调理脾胃,滋阴养液。可用于小儿积食不消,吃饭不香,体重减轻,面黄肌瘦。
3、顺气萝卜粥
方法:白萝卜1个,大米50克,糖适量。白萝卜切片,先煮30分钟,再加米同煮(不吃萝卜者可捞出萝卜后再加米)。煮至米烂汤稠,加红糖适量,煮沸即可。
作用:开胸顺气,健胃。对小儿消化不良,腹胀有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