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以的。艾炷“灸是用艾绒做成的一个蚕豆大”宝塔“状艾粒,放在皮肤穴位上点燃,或在”宝塔“下面垫上姜片或盐末等,称为隔姜灸、隔盐灸。神阙穴的隔盐、隔姜保健灸法,可间隔进行,每月10次左右,以每晚9点灸之为佳;一般每次可灸3~5炷,即点燃3~5个小”宝塔“,每次以感到局部温热舒适、稍有红晕为度。隔姜艾灸肚脐。灸此穴可以提高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从而达到抗病强身保健的作用,具有温阳固脱,苏厥救逆,补中理气之功效。《医学入门》中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高血压患者或容易上火生疮、饥饿状态的人,以及饭后2小时内最好不要灸。
2、艾灸肚脐眼放姜是有好处的。这个生姜有温中散寒的作用的,这个肚脐眼是神阙穴的有温中散寒的作用有补元气的作用的,这个艾叶也是有温中散寒的作用的,所以这些药物的使用对于一些中焦脾胃虚寒可能是有一定的作用的,比如说腹痛腹泻等。
1、神阙穴也就是肚脐眼。古代历来禁止在此处扎针。有的小孩子爱抠肚脐眼,一定不要让他们抠,这块特别容易感染。
2、我们可以经常艾灸神阙,对于身体虚寒,肠胃功能弱的人来说,效果非常好,还有,神阙穴离石门比较远,如果想要孩子的话,别在关元附近艾灸,索性艾灸神阙就行了。
3、艾灸神阙穴有几种方法。可以平躺着,用艾灸罐直接灸肚脐眼,以增强人的先天之力,也就是免疫力。有过敏性鼻炎的,艾灸神阙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4、还可以隔姜灸。就是削一块姜,扎几个窟窿眼,上面用艾条的细末捻成黄豆大的一团,点着就行。隔姜灸是温里通气的,有人肚子里特别胀,大便老下不来,这样的人只要不是热性体质,属于虚寒无力的,都可以用此法。
5、也可以把葱、盐炒热了,分别包在两个布袋里,交替温热神阙。盐有温里的作用,葱能通窍,这两个交替一弄,肚子就舒服了,一会儿就会放屁,便意也来了。
6、古人经常说要强壮我们的丹田,丹田就是肚脐眼附近,有人说丹田是肚脐眼下三寸,有人说肚脐眼下三寸指的是肚脐眼里边,丹田在深层。咱们也别管丹田在哪儿,反正您灸肚脐眼附近就能强壮先天之本。
1、温灸时先灸左方,再灸右方。温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2、艾灸不可离脐部太近,否则易烫伤。
3、刚吃完饭或空腹不宜灸脐,温灸后要喝比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于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4、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禁用,脐部有损伤或发炎者,禁止使用艾灸等。
1、灸时全身或半身出汗。此顾客多虚多寒,属邪毒外排的现象,2-5次施灸后可缓解。
2、灸时痒。多为风、为虚、为湿。
3、灸时身体抖动。多为肝经问题,属经络不畅达的原因。
4、灸时腿、肩颈、脚等冒风或冒凉气。为寒气或风气外排的原因。
5、灸时热量可达腹内或下肢。多为虚寒体质,为好转的表现。
6、灸后有水泡。古称灸花,为湿气或其它毒素外排的表现。小的无需处理,大的需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将浓液引流减压,注意之后的包扎及避免感染。
7、灸后局部起红疹。多在灸完2-3天后出现,多数属湿气外排的好转反应。
8、灸后伤口处发痒、发红、发肿、化脓。属伤口处有湿热(或寒湿)外排现象,属好转反应。
9、灸后膝盖处有向外冒风感或发麻感,属风邪外排(或湿气)外排现象。
10、灸后不热,没有感觉。多为身体经络瘀阻不通,或身体非常好的表现。
11、施灸后经络通畅,激发了身体”真实“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