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宝宝喝中药可以放冰糖吗
小便黄、面赤、身热、便秘等症状的患儿多为热证,药物中最好不加糖。
患有寒证疾病的患儿药物中可加适量红糖,但白糖性寒,服之易加重病情,也不要加。
由于红糖味甘易生湿,因此尤其是舌苔厚腻的湿热患儿更不能加。
2、糖也是药
中药的使用的关键在于有中医理论指导,中医讲究“五行辩证”,用药讲究“四气五味”,“酸苦甘辛咸”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也就是说“甘甜”对应的是“脾胃”。
糖属于“甘”味之物,能够和胃补中,对于中焦虚弱、胃病等等本身就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尤其是红糖,更是比较温性的,味甘、入脾,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
3、糖不能乱加在药里
中医方剂的配伍讲究“君臣佐使”,缺一味药不行,多一味药同样不行!
首先,多食糖会助热,如果病人有腹胀中满、舌苔厚腻等湿热内停的症候时,一般严禁加糖,以避免不良反应,有痰者也不宜服用。
其次,白糖性凉、红糖性温,如果把白糖加入温热药剂中,或把红糖加入寒凉药剂中,都会减弱药性,阻碍药效的充分吸收,影响疗效。
再次,中药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糖类特别是红糖,含有较多的铁、钙等元素,中药中的蛋白质和鞣质等成分可与之结合,发生化学反应,使药液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凝固变性,继而产生浑浊、沉淀,不仅影响药效,而且危害健康。
因而得出,喝中药不能加糖,即使苦也不能随便加。
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药效。
但吃糖能减慢胃里内容物的排出速度,抑制药物的吸收,使糖皮质激素、磺胺类抗生素等药的效果发挥延迟。中药的苦味成分一般有清热解毒、健胃、助消化、抗菌等作用。健胃散、龙胆大黄合剂等健胃中药的苦味能刺激消化腺分泌,从而起到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的作用,吃药后再吃甜食可能影响此效果。服用治疗湿热疾病的苦味药(如治疗大便不通的大黄清胃丸)时,吃甜食容易留住病邪。
还有些疾病的病人,喝完中药后不宜吃糖,如咳嗽病人、糖尿病病人、肠胃炎病人等。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糖也是一味药物,如果在服药后吃糖,可能对之前吃的药产生影响。加糖还可影响某些药物有效成分的发挥和吸收。例如,红糖中含有铁和钙等成分,容易与中药的一些成分发生相互作用,影响治疗效果;在退热中药中加糖,可能减弱其清热效果。为了减小对药物的影响,最好服药两小时后再吃甜食。
控制温度。药液温度冷却至20—36摄氏度之间,易快速服下,且感觉不太苦。
掌握位置。舌头上感受苦味的味蕾集中在舌根,因此喝药时应尽量避免舌根过多地接触药液;服用较苦的药丸时,也应将药放在舌尖,然后用温开水迅速送服。
喝药速度。喝药的速度越快,受苦味的影响越小。喝汤药时最好使用吞饮法,饮满一口后快速吞下;也可用汤匙直接将药液送至舌根而顺势咽下。
凉水漱口。喝药后立刻用凉水漱口,然后喝适量温开水,这样既有利于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又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药液的苦味,必要时可嚼一块口香糖,及时去除口腔中的异味。
适当添加调味品。在一些补益类汤药中加入大枣或甘草可减轻汤液苦味,还可以增强补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