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煎是滋阴疏肝的名方,为清代医家魏之琇(号柳州)所创制,载于《柳州医话》一书。木方运用滋阴柔肝的药物,达到疏肝解郁的功效,立意深刻,组方贴切,故张山雷《女科辑要笺正》说它是“涵养肝阴无上良方”。
一贯煎由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三钱(9克),生地黄六钱至一两五钱(18~45克),枸杞子三钱至六钱(9~18克),川楝子一钱半(4.5克)组成。全方仅六味药,但各味药都具有大功效。
方中用生地黄滋养肝肾、为主药;辅以北沙参、麦冬、枸杞滋阴养肝,以加强养阴作用;佐以当归养血和肝;使以川楝子疏肝泄热,使肝气条畅,则郁热可除。诸药合用,使肝体得养,肝气条达,则上述诸症自除。
方剂里面的各味药重在滋补肝阴,另外也考虑到了肝的生理功能异常对其他脏腑的影响,所以也用了一些调理药物,一方面可以恢复其他脏腑的生理功能,防止脏腑受欺负;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发挥滋阴功效。滋阴的同时也用了疏肝药物,滋肝疏肝同调,就可以使肝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一贯煎,临床运用上一般侧重肝阴、肾阴,而很少涉及脾阴。其实,“滋阴疏肝”只是一贯煎功用中的一个方面而已,“滋养脾阴”才是一贯煎方的中心思想和病机实质,且其“益肝阴”亦根源于滋养脾阴作用。
一贯煎与逍遥散都能疏肝理气,均可治肝郁气滞之胁痛。不同之处,逍遥散疏肝养血健脾的作用较强,主治肝郁血虚之胁痛,并伴有神疲食少等脾虚症状;一贯煎滋养肝肾的作用较强,主治肝肾阴虚之胁痛,且见吞酸吐苦等肝气犯胃症状者。
一贯煎解决了肝阴不足、肝气郁结、肝阳上亢等诸多问题,自然这些由肝所引发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为此此方具有良好的功效。
1、辨证要点:一贯煎是治疗阴虚气滞而致脘胁疼痛的常用方。以脘胁疼痛、吞酸吐苦、舌红少津、脉虚弦为辨证要点。因制方重在滋补,虽可行无形之气,但不能祛有形之邪,且药多甘腻,故有停痰积饮而舌苔白腻,脉沉弦者,不宜使用。
2、加减法:若大便秘结,加瓜蒌仁;有虚热或汗多,加地骨皮;痰多,加川贝母;舌红而干,阴亏过甚,加石斛;胁胀痛,按之硬,加鳖甲;烦热而渴,加知母、石膏;腹痛,加芍药、甘草;两足痿软,加牛膝、薏仁;不寐,加酸枣仁;口苦燥,少加黄连。
3、现代运用:用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慢性胃炎等属阴虚气滞者可酌用,一般肝区疼痛,可加丹参、白芍以和血、柔肝止痛;食后胃胀可加砂仁、鸡内金;如见失眠、可加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夜交藤等。
上面的内容说了一贯煎为清代医家魏之琇所创制,那么你知道一贯煎是怎么来的吗?一贯煎的来源,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贯煎为清代医家魏之琇所创制。魏之琇是清代非常有名的医家,他精通医术,并以医济世,在当时颇负盛名。
魏之琇认为肝阴不足,肝体失养,导致肝用失常。当时有很多医家固守之前“肝无补法”的治肝理念,对于肝的问题,往往用疏肝、泻肝之法。所谓的“疏肝”即疏通肝中郁结之气,所谓的“泻肝”即泻肝中多余之火气。疏肝、泻肝是针对肝气郁结、肝阳上亢的调理举措。
魏之琇认为,对于肝气郁结、肝阳上亢的问题,仅仅疏肝、泻肝并不是最佳良策。肝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往往与肝体失养有关,所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滋肝阴,使肝体得到充分的濡养,进而使肝保持柔和之态势,肝气不郁、肝阳不亢。
对此,魏之琇曾说过这样一番话:“古来方书于此症殊无肯綮,无怪乎世之梦也,原其误人之始,只肝无补法四字,遂使千万生灵含冤泉壤。”这句话简单理解即为古书中对肝症的调理之法从未有补法之说,后人因此被误导,于是让很多人的肝疾没有得到很好的调理,甚至因此而延误。
在魏之琇看来,与其用辛散、苦寒的药物疏肝、泻肝,让肝体更燥,不如滋肝补肝,使肝体得养。肝体阴而用阳,只要肝体得养,自然肝用也就会恢复正常。他认为对于肝的问题,滋肝补肝是上策。只要是肝的问题,就需要用濡养的策略,并且他将此种方法视为一切肝病的调养举措。
本着这样一个原则,加上当时对肝的调理药物均为辛散、苦寒药,更伤肝阴,于是魏之琇自拟了一个方剂,也就是中医里面有名的方剂“一贯煎”。前面用一贯二字,即是一理贯穿之意,实际上也就是滋肝是解决一切肝病的根本所在。“煎”,即将药物加水煮、熬后服汁。
以上就是一贯煎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中医方剂,请继续关注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