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伤寒的偏方可以喝芦根荸荠液:是用鲜芦根、梨子、荸荠、鲜藕榨成的汁,有清热除烦,利湿消肿,生精止渴。用于发热,头痛,全身无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马齿苋合剂:马齿苋、败酱草、红藤各,茯苓、地榆煎熬加入白糖,有清热除烦,镇静安神。用于伤寒出现的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神昏谵语、昏迷等症状。
橘皮汤:橘皮洗净切成细末放入锅内,加入大约橘皮质量l/2的白糖,添水浸过橘皮,加热煮沸。有清热利暑,理气止痛。用于发热,腹胀,恶心呕吐,食欲缺乏。穿心莲液:将穿心莲洗净,加入清水煎煮,有清热除烦。用于高热不退,伴头痛、全身无力、腹泻等症。也可以喝山楂橘皮汤、乌梅汤等都有治疗脾胃虚寒型伤寒。
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的生活力较强,在水中可存活2~3周,在粪便中能维持1~2个月,在牛奶中不仅能生存,且可繁殖。耐低温,在冰冻环境中可存活数月,但对光、热、干燥及消毒剂的抵抗能力较弱,日光直射数小时即死,加热至60℃后30分钟或煮沸后立即死亡,消毒饮水余氯可迅速致死。
伤寒潜伏期10天左右,其长短与感染菌量有关。病程第1周,起病大多缓慢,发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常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与咳嗽等。病情逐渐加重,体温上升,发热前可有畏寒而少寒战。病程第2~3周,常有伤寒的典型表现,病程第3~4周,人体对伤寒杆菌的抵抗力逐渐增强,体温出现波动并开始下降,食欲逐渐好转,腹胀逐渐消失,脾大开始回缩。但本期内有发生肠出血或肠穿孔的危险,需特别提高警惕。病程第4周末开始,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一般在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健康。
1、控制传染源及早隔离,治疗患者。隔离期应至临床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后15天为止。亦可进行粪便培养检查,连续2次均为阴性者可解除隔离。患者的大小便、便器、食具、衣物、生活用品均须作适当的消毒处理。慢性带菌者的管理应严格执行。饮食、保育、供水等行业从业人员应定期检查,及早发现带菌者。
2、切断传播途径为预防本病的关键性措施,做好卫生宣教,搞好粪便、水源和饮食卫生管理,消灭苍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与便后洗手,不吃不洁食物,不饮用生水、生奶等。改善给水卫生,严格执行水的卫生监督,是控制伤寒流行的最重要环节。
3、保护易感者伤寒预防接种对易感人群能够起一定的保护作用,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预防效果尚不够理想,反应也较大,不作为常规免疫预防应用。
1、多进水分,每日需2000~3000毫升(根据孩子具体情况)包括流质饮食和饮料。多饮新鲜的果汁、蔬汁及饮品。
2、高热能,高蛋白、高碳水化物饮食,应选择优质蛋白,如奶、蛋、鱼、鸡、虾及牛、羊肉、猪肉、肝等。亦可加适当的豆制品。豆浆、豆腐、豆腐干等,碳水化物应占总热能的60%以上。多食米粥、藕粉、炒面、蛋花汤、米糊等。
3、适量脂肪,在不影响患儿食欲和消化的前提下,适当供应易于消化的脂肪,如奶油、蛋黄、香油等以增加热能。
4、高维生素,注意补充B族及维生素C,以维持患儿的正常代谢及肠溃疡面的愈合。如过箩的西红柿、胡萝卜、西瓜、草莓汁等。必要时可服维生素片剂。
5、量食无刺激饮食并坚持少量多餐,禁食一切生冷菜果。即使到能吃低渣软饭时,也应选食含粗纤维低的食品,并应切细煮软。
6、伤寒病变化大,病情复杂,急性期腹胀可用清流,少用牛奶、蔗糖。